基于OBE理念的“数字经济导论”课程改革研究
罗智霞 荣华英 张琪
燕京理工学院 河北 廊坊 065201
“数字经济导论”是数字经济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该专业的先导课程,围绕数字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数字技术展开,内容涵盖数字经济的基本方式与规律、数字技术、市场交易、产业组织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字经济的理解与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热情与动力。然而,当前课程面临诸如课程知识点多、授课方式单调、学习资源有限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本文结合 OBE 理念,以学生成果为导向,运用逆向思维对课程设计进行反思,目标是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体系,推动教学改革,弥补当前教学不足,提升课程效果,最终实现课程服务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OBE 理念概述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是指教育过程应围绕既定目标,通过关注和组织系统中的各要素,使学生在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后,达成明确的“学习产出”。该理念的核心原则是成果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1]。OBE 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主张通过逆向思维构建课程体系[2]。数字经济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跨学科的应用能力,课程不仅关注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强调跨学科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导论”课程的内容、授课方式、学习资源与考核方式,探讨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改革。
二、“数字经济导论”教学问题
“数字经济导论”课程以数字经济理论与数字技术为主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应用能力。然而,当前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
1. 课程知识点多
该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从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涵盖数字技术、市场交易机制、产业组织等内容,系统性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数字经济知识体系。同时,课程强调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因此,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系统性较强。
2. 授课方式单调
课程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采用纸质教材和多媒体授课,且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学习通平台加入少量互动,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角色。对于首次接触数字经济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较为枯燥,难以通过文字学习直观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教师过于侧重理论知识与概念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且课程缺乏实践环节,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学习资源有限
除课本之外,课程的学习资源主要由配套课件、少量视频和行业报道构成,学生主要通过查阅或观看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整体来看,数字经济专业缺乏与新商科相关的学习资源,尤其是供学生实践的资源匮乏。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足,也增加了自主学习的难度。
4. 考核方式单一
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依赖期末考试,且形式相对单一。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全面反映课程重点和难点,缺乏持续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学生通常认为只需记忆和背诵理论知识即可通过考试,而忽视了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不够,教师的引导作用有限,考核方式无法有效促进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改革
1. 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优化内容
依据数字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培养学生在了解数字经济概念和数字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数字技术对经济的变革,并加强应用能力。课程教学目标与 OBE 模式下强调学生产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一致。为此,一方面,老师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结合专业后续开设课程特点,重新调整课程大纲,在去除冗余的同时要突出核心概念和理论,以保证在有限的课时中实现导论课的导论作用。另一方面,仍然采用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核心模块,每个模块聚焦于数字经济的不同领域。各模块课程讲授重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入更多与理论相结合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世界的数字经济现象来理解抽象概念。课程内容优化后整体侧重于经济规律的分析和数字技术的应用。
2.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首先,结合 OBE 理念,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依托学习通平台增设线上课堂作为课程拓展学习部分,即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中,增设的线上课堂可分为“自学拓展”和“线上互动”两部分。在“自学拓展”部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任课教师上传的 PPT 课件、数字经济相关视频、学术论文、行业报告、线上专家讲座、数字经济应用等资料。在“线上互动”部分,教师通过在线指导、过程监控和互动交流等形式持续监测学情。具体内容详见表1 :

其次,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知识与学生兴趣领域(如社交、求职)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堂讨论与课外报告等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并根据兴趣选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变革的课题来进行调研活动。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数字经济领域动态后,进行小组讨论、方案设计,最后进行PPT 汇报。通过这种项目式的教学改革,使得该课程的学习阶段变成一次探究,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字技术如何在数字经济中应用。
3. 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标准
在 OBE 理念指导下,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元考核方式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平时成绩比例从 30% 提升至 40% ,包括出勤、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课程报告和PPT 展示等内容。其次,加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例如在网络效应部分,可以先请学生发表自己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分析网络效应的特点和分类,最后再讨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此举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减少传统试卷中的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比重。开放性试题能客观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强化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评价形式采取多元主体形式,即除任课教师评分外,还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自评与互评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竞争性,教师的积极引导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持续性评价,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设计,持续改进教学。
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 OBE 理念,提出了对“数字经济导论”课程在内容、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的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在深刻理解OBE 理念的基础上,继续对课程进行探索,持续改进,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培振 , 张波 , 单伽锃 , 张伟平 . 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考试及其评价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3):83-85.
[2] 刘锴,孙燕芳 .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培养研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59-61.
项目信息: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上海智元景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4010448481)
作者简介:罗智霞(1980-),女,陕西汉中,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创新、大数据与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