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者

李洪

中共开江县委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特质就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决心坚定。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 2030 年达到碳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第一大国做出的庄严承诺,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要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年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

影响碳排放量主要因素有人口规模。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众多,拥有14 亿人口,是一个人口大国。相较而言,美国人口 3.3 亿,德国人口 8000 万,英国人口 6000 万。与中国相比相差甚远,因此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要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挑战会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峻。

(二)高耗能行业占比大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大多数城市都曾面临快速发展带来的高耗能和碳排放的问题。2020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26% 。同年,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11% ,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18% ,英国仅为 8.6% 。并且,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出中低端,属于高耗能产品。发电、制造与建筑、交通运输这类的高耗能行业也是我国的主要碳源。

(三)减碳规模大、实现时间短

英国石油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2019 年碳排放量 98.25 亿吨,大约占当年全球排放的 29% ,2020 年碳排放量为 103.43 亿吨,大约占比 30.7% 。在这样总量的碳排放背景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有巨大难度的。

二、开江县绿色转型发展路径

开江县地处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几何中心,素有“巴蜀米粮仓”之美誉。依托近 40 万亩优质稻田和川东第一大人工水库宝石桥水库,创新发展推动稻田经济绿色革命,引领打造产城两旺、生态宜居、山青水秀、包容并蓄的“中国田城”,先后获评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殊荣。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开江具有天然的优势。开江绿色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绿水青山实现低碳发展,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带

川渝东部交界处的明月山绵延近 300 公里,纵贯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及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 7 区县,区位地理条件独特,毗邻重庆中心城区,是川渝东出北上的重要通道、三峡库区绿色发展的纵深和经济腹地,生态环境本底良好,绿色产业基础较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是唯一一个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

(二)建立绿色产业园区

建设宝石桥水库,宝石湖是开江人民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型水利工程,承担着防汛抗旱、农业灌溉、生态涵养等重要功能,是城区及周边地区 20 余万人的饮用水源。多年来开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彰显开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开江县创新“稻田 +”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全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以绿色促发展。

(三)开江推进全民低碳生活

开江县各部门正全力推动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出要加速构建“宜居、韧性、绿色、低碳、人文、智慧”的城市愿景。各部门多管齐下,助力绿色发展。例如:开江县税务局正积极拥抱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绿色税制”的杠杆效应,为县域绿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宣传辅导,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以精细化的服务,为企业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并通过精准的监管措施,确保企业承担起绿色发展的责任。开江生态环境局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围绕“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的主题,成功举办了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任市镇第一小学也积极响应,动员全校教职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选择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树立良好榜样。

如今,绿色低碳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大家正携手并进,为打造美丽田城开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论建议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绿色科技创新,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综上,本文研究反映出的政策含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保护现有绿水青山。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自然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没有大自然,人们无法生存下去,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加强生态环境稳定性,为减碳、扩绿实现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实现产业转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碳排量较高,这对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但也不能把“吃饭的家伙丢了”,要稳中求胜,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第三,完善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法律政策。让绿色发展成为引领低碳发展的指导方向。在未来的几年,绿色发展将不断驱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的实现,在政策的层面应当突出绿色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让绿色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飞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N]. 经济日报 ,2022-11-11(003).

[2] 邵晖 . 低碳背景下基于 Weaver-Thomas 模型的战略产业选择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J]. 经济论坛 ,2018(10):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