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瑶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彭继文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 发展社会主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守正创新,既坚守文化成果,又推进文化创新,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动力和机制。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大县,千百年来,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瑶族文化。
县文化馆作为政府群文工作服务部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瑶文化保护性工作
1、近些年来,县文化馆挖掘、收集、整理了大量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传承这一文化瑰宝,我们积极申报非遗项目。截止目前,成功申报了111 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2 项(瑶族长鼓舞和盘王大歌),省级6 项(瑶族盘王节、串春珠、奏档、瑶族“八宝被”制作技艺、“七箭刺风”疗法、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 市级14 项,县级89 项。成功申报国家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06 余名。今年,又挖掘整理出一批文化遗产,拟公布的县级非遗项目20 多个,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近60 名。同时,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
2、推动“非遗”项目传承保护性录制工作。历时半年,完成了由赵明华、赵雄、李湘萍等国家、省级传承人参与的大圩、豪江、码市、湘江、两岔河等长鼓舞的保护性视频录制工作,制作了12 个瑶歌培训视频,协助市文化馆完成了由国家级传承人赵庚妹授课的《盘王大歌》保护性视频60 课时。完成了由黄翠兰等省级传承人参与的瑶族织锦保护性视频。制作了由长鼓舞传承人蒋丙莲参与瑶族长鼓操教学视频。
3、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制定了传习基地(传习所)暂行管理办法、代表性传承人管理考核办法等机制,让非遗保护与传承人才的培养工作步入日常化、规范化轨道。
二、瑶文化传承培训工作
合适的传承平台、传承承方式是文化馆近几年在传承瑶族文化的重要因素。通过不断调整传承机制,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三个层面开展。
(一)文化馆层面
1、每年在文化馆排练教室开展瑶歌瑶舞公益培训10 期以上。
2、全年为社会文艺团体如长鼓协会、瑶歌协会、瑶研会(瑶嘟嘟传习班)及相关团体提供免费开放场地进行瑶文化的传承活动。
3、每年都在文化馆开展相关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提高其传传承技能和展演水平。
4、在文化馆大厅二楼处专门设置了非遗展示橱窗。橱窗内展示的实物有近几年来从民间收集的瑶族织锦生产工具和原料、多种织锦实物、新旧长鼓及部分瑶文化研究书籍刊物等。通过讲解,让来访群众进一步了解我们瑶族的非遗文化。
(二)学校层面
我们特别注重“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我们与学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厚的关系。
1、2021 年,在思源学校开展由全县30 多所中小学校130 多名音乐体育教师开展“盘王大歌”和长鼓舞传承培训。传承人赵庚妹老师进行讲座为学员们传授瑶歌,传承人蒋丙莲老师传承长鼓舞。要求参与培训音乐体育老师把学会后在课堂上传授学生。
2、2022 年,在沱江镇一小启动了创建非遗(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学校工作,设立了11 所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学校:水口瑶小、水口中学、涔天河中心校、大圩中小学、涔天河中心校、湘江学校、未竹口中心校、大锡中心校、思源学校、沱江镇一小)。文化馆拨付每所学校1 万元用于购置长鼓,要求学校师生学习长鼓舞,举行长鼓操大赛并在每天课间操进行表演。
3、2022 年,在涛圩芙蓉学校启动了创建非遗(平地瑶歌)传承基地建设工作,分别在河路口、涛圩 、大石桥、白芒营、大路铺等乡镇中小学校设立了10 所传承基地。来自传承基地校40 余老师音乐参加会议,并学习了精选出来的几首瑶歌。
4、2023 年,争取项目资金30 万元完成了瑶文化研学一体化建设。确立河路口中学、上游完小、涛圩芙蓉学校、白芒营中心校、水口瑶小、水口中学、涔天河中心校、大圩中学、思源学校、沱江镇一小等10 所中小学与文化馆搭建了“总分馆”线上培训平台。文化馆把瑶文化资源传送到平台,各学校师生通过线上学习瑶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社会层面
1、为相关社会文艺团体(如长鼓协会、瑶歌协会、瑶之声合唱团等)开展瑶文化传承活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组织全县广场舞队队长50 多人在天河瑶寨集中一周开办一期《江华瑶族长鼓舞(操)》传授工作。
3、联合瑶歌协会在务江冲屯开展“盘王大歌”培训和“坐歌堂”传习活动。
4、为千年瑶寨桐冲口提供资金5 万元的传承设备和培训支持,举办一期瑶歌培训班。
5、分别在水口水街、水口中学、瑶小举办为期8 天瑶歌培训班。
6、去年10月,我们在沱江组建了一支省级非遗“串春珠”传承队伍,准备在今年县庆非遗展演中呈现出来。
三、瑶文化宣传推介工作
(一)县内宣传推广
1、每年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2、每年开展“非遗进乡村、校园、进景区”展览12 场次以上。
3、每年开展的“送文艺下乡”巡演活动100 多场次,要求有瑶族歌舞节目,让瑶文化传播到全县村村寨寨。
4、参与策划和组织每年一度的瑶文化品牌活动“惊蛰赶鸟瑶歌会”。
5、组织“艺心为民”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编排瑶族歌舞节目进社区(县城所有社区)、进景区(水口水街)、进学校(思源、五小)、进军营(消防大队)、养老机构(华雅、县福利中心)开展巡演服务活动
6、每年开展“新春送春联、非遗文化进万家(企业)活动,组织县书法家协会、瑶歌协会分别到经开区(耀丰集团、九恒集团、长锦成电器公司和丰辉电器厂)、水口镇(幸福社区)、界牌乡(界牌村、芝源村)、白芒营镇(集市、新塘村、下王村),沱江镇(海联村、山寨村、阳华社区、亭路村);湘江乡( 桐冲口村)
7、每年举行一次瑶歌和瑶族长鼓舞培训成果汇报演出。
8、2023 年,组织排练实施盘王节“瑶BA"20 场赛程共30 个暖场瑶族特色表演节目。
10、2024 年春节,“非遗过大年,都来抖一抖”抖音大赛
(二)县外宣传推介
1、2022 年,组织(瑶族织锦)参加全省第二届非遗博览会。
2、2022 年,《瑶山趣娃》入选“小荷风采”优秀作品,入选赴天津参加全国巡演。
3、2022 年应邀组织表演队赴吉首参加旅游发展推介大会展示瑶族服饰。
4、2023 年,组织瑶族小歌舞剧《瑶歌不老唱千年》赴四川德阳参加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民间艺术展演。
5、我馆创作的音乐作品《瑶歌连线北京唱》,2023 年被入选湖南国际频道、湖南卫视芒果TV 国际频道展播。2024 年4 月,该作品在长沙、公交磁浮列车上每天8-16 次播放。
6、组队赴广东连山参加粤湘桂三月三歌圩节山歌赛获第一名。
7、今年,选派国家级长鼓舞传承人赵雄赴湖北参加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展演。
四、取得成果
1、完成《盘王大歌》传唱版本编撰和民间文学版本两套书的出版前期工作。
2、《瑶歌不老唱千年》《溜西拉哩- 月儿蒙蒙亮》《瑶山趣娃》2021 年全省第七届艺术节获2 个金奖和一个银奖,其中《瑶歌不老唱千年》入围2022 年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3、2023 年,我馆组织的瑶族少儿舞蹈《板鞋乐》参加全省第十七届“三湘蒲公英”少儿舞蹈《板鞋乐》获金奖,参加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获“小荷新秀”。
4、2023 年,我馆组织以体现瑶族长鼓舞传承为题材的少儿舞蹈《瑶娃趣鼓》参加全省“欢乐潇湘”获金奖。入选赴上海参加“舞蹈世界”展演。该节目在今年湖南省第八届艺术节获优秀作品奖。
5、2024 年,创作出瑶族歌舞剧《漂洋过海》,已分别为省非遗执法组领导和盘王节开幕式上演出,受到领导高度赞扬。
7、2024 年3 月,受邀组队参加广东连山“三月三歌墟节”粤湘桂山歌大赛,《盘王大歌》获第一名。参加中国第十七届合唱节,获得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