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建施工管理中提升施工人员素质的有效路径

作者

明文豪

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0070

土建施工管理长期以来面临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技能层次不齐、安全意识参差等现实问题。随着建筑行业技术更新与管理模式迭代,单纯依赖传统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品质与效率的要求。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不仅关乎项目顺利推进,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

目前许多施工企业仍采取“老带新”这类传统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解决部分操作问题,但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适应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等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发展要求。随着行业规范不断更新和工程复杂程度提高,零散的经验传递已无法满足现代施工管理需求。

(一)开展岗前与在岗培训

施工企业应紧密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系统设计培训内容,例如在住宅类项目中,可重点培训砌筑、混凝土浇筑和质量验收标准;而在市政道路项目中,则应侧重路基处理、沥青铺设和测量放线等内容。培训课程需包含操作技能、施工流程、材料使用及常见问题处理等方面,注重实操性而非纯理论灌输。同时,可以采取现场演示、实操考核、技术交底会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帮助工人真正掌握关键技能;定期组织一次技能巩固培训,针对前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演示,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记忆与操作规范性。

(二)引入外部专业资源

积极引入外部专业力量,形成互补优势,可提高培训的水平。一方面,可与职业技术院校、建筑业协会或专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师,开展专项技术讲座或现场指导。比如针对 BIM 技术、新型模板安装等难度较大或工艺较新的内容,由外部专家进行深入讲解和示范,能够显著提高工人的接受程度与技术准确性。另一方面,可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灵活开放的线上学习平台。企业可引入成熟的行业培训APP 或自建学习系统,提供工艺视频、标准图解、安全案例等模块化学习资源,方便工人在业余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为激发学习积极性,可对完成线上课程并通过考核的人员给予额外工时认定或小额奖励,逐步形成主动学习、持续提升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

缺乏有效的认可与回报机制,往往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目前许多施工企业仍采用简单的计件工资或固定日薪制,未能充分体现技能水平与工作质量的差异,难以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对提升人员素质至关重要。

(一)设立绩效评价体系

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工程质量、工作效率、安全行为等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如可以制定量化评分标准,例如对完成工程量同时达到优良标准的班组给予额外奖励,对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个人每月发放安全津贴。在物质奖励方面,除了绩效奖金外,还可以设置季度表彰,评选质量标兵、安全模范等称号,并给予实物奖励或现金激励。在精神激励方面,可通过公告栏、会议表彰等方式公开表扬优秀工人,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提供职业发展通道

企业可以建立技能等级认证制度,将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例如,将瓦工、钢筋工、电工等主要工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季度组织一次技能评定,通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的人员可以获得等级证书及相应的岗位津贴。同时,要打破职业天花板,对于技术精湛、管理能力突出的工人,应当提供向班组长、质检员、安全员等管理岗位发展的机会。企业还可以定期选拔表现优秀的工人参加管理培训,培养其现场协调和质量控制能力,并将其纳入后备管理人才库。这种纵向晋升与横向发展的双通道模式,能够让工人看到长期职业希望,减少人员流失,增强团队凝聚力,

最终提升整体施工质量与效率。

三、强化安全与文化引导

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技术水平上,更反映在安全意识和职业态度中。许多施工事故源于疏忽大意或习惯性违规,说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常态化安全教育

企业应建立固定的安全教育制度,例如每日开工前进行五分钟安全交底,每周组织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教育内容应当贴近实际,通过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剖析,让工人直观了解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高空作业防护等专项实操培训,确保每位工人都能熟练掌握安全设备和应急流程。在现场布置安全警示标识、操作规范图解和风险提示牌,形成视觉化提醒体系。

(二)构建积极团队文化

企业应当注重培养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定期组织技术比武、质量评比等活动,激发工人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可以开展班组之间的劳动竞赛,对工程质量高、协作效率好的班组给予集体奖励。在工作之余组织文体活动、生日会等集体交流,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或建立定期座谈机制,让工人有机会表达工作建议和困难,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四、利用新技术辅助管理

现代科技手段为人员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适当引入技术工具,能够弥补人为管理的不足,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随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施工人员素质的重要支撑。

(一)推行数字化管理工具

企业可为施工班组配备专用移动终端,安装项目管理应用程序,实现班前交底、工序检查、质量验收等环节的电子化操作。通过移动终端,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下发施工任务和技术交底资料,工人可以随时查看施工图纸、工艺标准和操作视频,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的理解偏差。同时建立现场问题即时反馈机制,工人发现质量或安全问题时可通过终端拍照上传,相关责任人会立即收到提醒并及时处理。这种数字化管理方式不仅减少了纸质文档的繁琐,更能形成完整的过程数据记录,为后续培训和改进提供依据,帮助施工人员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二)借助可视化手段

可视化技术的运用能有效降低复杂工艺的理解难度。比如采用BIM 技术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在施工前组织工人观看关键节点的施工模拟动画,直观了解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序的正确做法。对于特殊工艺和重点部位,通过三维动画演示施工步骤和质量要求,比单纯的口头交底或二维图纸更加清晰明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在现场设置可视化展示屏,循环播放标准工艺视频,方便工人随时参考学习。

结语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培训、激励、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实施路径,注重长期效果而非短期成效。只有建设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施工队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工程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付立涛. 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5,7(6):57-59.

[2] 杜立强 . 建筑土建施工技术的强化管理 [J]. 工程施工新技术 ,2025,4(6). DOI:10.37155/2811-0609-0406-4.

[3] 付伟伟 . 土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J]. 建材与装饰 ,2019(2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