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张龙滨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桓湖商城安徽紫朔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35000
1 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成因
1.1 工业生产排放
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各类工厂中,尤其是化工、钢铁、水泥等重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会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煤炭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例如,钢铁厂在炼铁过程中,高炉会排放出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废气。化工企业在生产各种化学产品时,也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污染物,这些物质不仅会造成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
1.2 交通运输尾气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数量急剧增加。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特别是在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汽车频繁启停,会导致尾气排放进一步增加。此外,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飞机在起降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包括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对机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1.3 生活能源消耗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的能源消耗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在一些地区,冬季取暖主要依靠煤炭燃烧,这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此外,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来源。尤其是在一些餐饮集中的区域,大量的油烟排放会导致局部空气质量下降。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集,生活能源的总消耗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重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1.4 农业活动排放
农业活动会造成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会释放氨等污染物,如氮肥在土壤中分解产生氨,氨挥发到大气中与其他污染物反应形成细颗粒物。此外,秸秆焚烧问题严重,农作物收获季,一些农民为方便处理秸秆,会在田间直接焚烧,产生大量烟尘、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严重破坏大气环境,甚至影响周边城市空气质量。
2 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优化能源结构
在环境保护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举措。当前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其燃烧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需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等优势,应重点推进城乡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保障电力供应。风能是另一重要清洁能源,在沿海及内陆风力资源富集区域,应科学布局大型风电场,实现能源转化。同时,要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实施工业生产节能改造,降低单位能耗;在建筑领域,应推广节能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增强建筑物隔热保温性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2.2 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工业生产系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头,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其一,需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针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要开展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其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污染治理技术,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对于现有的工业企业,要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举例而言,可采取安装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等举措,对工业废气实施深度处理,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同时,应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与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达成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此外,还需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构建并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厉惩处,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确保实现达标排放。
2.3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
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关键来源之一。为切实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需实施一系列综合性举措。其一,提升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循序渐进地提高新车尾气排放标准,严格把控新车准入机制,确保新生产的机动车契合更为严苛的环保标准。与此同时,强化在用车的尾气检测与监管工作,构建并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体系,定期对在用车开展尾气检测。针对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需强制其进行维修与治理,以保障其实现达标排放。其二,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具备零排放或低排放的优势,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向。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通过给予购车补贴、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等手段,激励消费者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的占比。此外,还应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引导居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等,降低机动车的使用频次,减轻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4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植物具备吸收有害气体、吸附颗粒物以及调节气候等功能,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应加大对城市绿化的资金投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在城市规划进程中,需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类绿地,建设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公共绿地,以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与此同时,要重视绿化植物的挑选与搭配,优先选用具有较强空气净化能力的植物品种,例如樟树、榕树、夹竹桃等。另外,还需强化对城市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定期对绿化植物开展修剪、灌溉、施肥等养护工作,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防止绿地遭受侵占与破坏,充分发挥城市绿化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功效。
2.5 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大气污染呈现出区域性与流动性特征,单一城市或地区所采取的治理举措往往难以达成理想成效。故而,有必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凝聚区域协同治理的合力。应构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增进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共同研讨并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及措施,协调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此外,需加强区域环境监测与信息共享。搭建统一的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区域内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以便及时掌握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强化区域内环境执法联动,针对跨区域的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要开展联合执法,协同打击,从而确保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得以有效改善。
3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进城市绿化建设以及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这不仅是对当前环境问题的积极应对,更是为子孙后代创造健康、可持续生存环境的重要保障。未来,应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探索更加高效、经济的防治技术,并加强政策引导和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赵倩 . 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05):155-157.
[2] 刘红霞 . 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要点分析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