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巴蜀红色文化传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焦科慧 蒲思颖
西南科技大学 62101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巴蜀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交互性、即时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为巴蜀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巴蜀红色文化传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以期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性。同时,本文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巴蜀红色文化传播;思政教育;应用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且深入。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对于巴蜀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媒体平台,巴蜀红色文化可以更加便捷地触达广大受众,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文化传播。
一、新媒体视域下巴蜀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
(一)传播成效与亮点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巴蜀红色文化的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巴蜀红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的关注和参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景点也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了广泛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巴蜀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新媒体视域下巴蜀红色文化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方面,传播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传播渠道有限,主要依赖于少数几个新媒体平台,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此外,受众参与度不高,部分受众对巴蜀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兴趣度有限,也限制了其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视域下巴蜀红色文化传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新媒体平台在巴蜀红色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在新媒体视域下,巴蜀红色文化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了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了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影响。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高度互动性,成为巴蜀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这些平台通过发布红色文化相关的图文、视频等内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巴蜀红色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例如,通过微博话题讨论、微信公众号推文、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将巴蜀红色文化中的感人故事、英雄事迹等传递给广大受众,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同时,红色文化网站和APP等专门渠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平台提供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红色文化学习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图片资料、视频讲座等,使大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巴蜀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此外,这些平台还通过互动功能,如在线问答、留言评论等,增强了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升了传播效果。
在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巴蜀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外,还涌现出了短视频、直播、H5互动页面等新型传播形式。这些形式以其直观、生动、易于接受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巴蜀红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度。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红色文化微纪录片,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巴蜀红色文化的精髓;通过直播平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通过H5互动页面设计红色文化知识问答、闯关游戏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新媒体平台还通过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红色文化内容的精准推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偏好、浏览历史等数据,平台能够智能推荐相关的红色文化内容,使大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到与自己兴趣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这种个性化的推送方式不仅提高了传播效率,还增强了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巴蜀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巴蜀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共同助力大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巴蜀红色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思政课程内容中,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介绍革命历史背景等方式,思政课程不仅变得更加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针对性,而且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例如,在思政课程中引入巴蜀红色文化中的经典案例和感人故事,使大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也为巴蜀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利用线上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文化微电影创作等活动形式,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又增强了大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学生对巴蜀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促进了他们思政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新媒体平台还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最新的红色文化资讯和思政教育资源,如红色文化讲座视频、思政课程PPT等。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新媒体平台还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的平台,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视域下巴蜀红色文化传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覆盖与互动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是变得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同时,通过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定制,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教育内容能够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这种融合方式促进了大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提升,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展望未来,我们应持续探索新媒体与巴蜀红色文化融合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手段,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注:本文为四川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SCPJP202306 学校编号:23sd4129)的阶段性成果。
本论文属于西南科技大学“语你同行辅导员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娇,严实.新媒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与策略[J].传媒, 2023(2):86-88.
[2] 陈利红.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