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成果转化失败” 的归因与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作者

罗威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湖北背武汉市,430023

前言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如何以改革促转化,持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为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这就需要,高校、企业和生产一线,积极通过“清障”“护航”“搭台”加速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密码。但是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失败率既然很高,如何降低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失败率,提升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是企业的难题[1]。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分析不同类型技术成果转化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思路。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成果转化失败” 的归因分析

(一)技术维度:产业化适配性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会出现技术成果转化失败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不匹配,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未能获得预期的产业化效果。具体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不能符合产业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未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未能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目标、资源投入和组织结构等,导致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阶段不匹配。

(二)市场维度:需求洞察与对接缺失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市场维度。企业与技术成果的对接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往往是因为市场上没有相应的需求。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转化阶段,企业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相应的研发。这就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了解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为新产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企业对市场缺乏相应的调研和分析,很多时候是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不能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那么其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相应的风险。

(三)资金维度:全周期融资支撑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也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规模小等问题。具体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政府专项资金等。其中,商业银行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信用较低,且商业银行审批流程较为繁琐,贷款审批效率较低。风险投资机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资金融通”的作用,但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有限。

(四)管理维度:转化过程协同机制缺位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对技术成果的认知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资金主要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因此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成果的认知和管理能力存在不足。此外,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决策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储备不足、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协同机制缺位,从而影响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一)技术防控:建立 “评估 - 迭代 - 验证” 全链条机制“技术防控”是指通过对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帮助企业降低技术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技术防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需求评估到市场验证再到后续跟踪,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技术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 [2]。在“技术防控”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从需求评估到市场验证再到后续跟踪的全链条机制,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风险防控,从而降低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

(二)市场防控:构建 “调研 - 对接 - 反馈” 动态响应体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市场防控,是指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依据。这就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通过对市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决策参考。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要在市场上迅速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对于成熟技术和成熟产品,要尽快实现产业化和成熟产品的生产销售,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对接的基础上。在市场调研环节,通过对目标客户、目标市场和目标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调研计划,通过“调研 - 对接 - 反馈”动态响应体系进行风险防控。以此更好助力科技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

(三)资金防控:拓宽 “多元 - 分层 - 长效” 融资支撑渠

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对于缓解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压力,促进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信贷、民间借贷、上市融资、政府扶持基金等,但是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加快推进新三板的建设;引导更多的银行参与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等。

(四)管理防控:完善 “协同 - 激励 - 监督” 组织保障机

“协同- 激励- 监督”组织保障机制,是指由政府、科技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协同完成的一种组织协调机制,以实现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一是由政府主导构建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补贴、信贷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二是由科技部门牵头组织,构建各中介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中介机构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三是由企业与中介机构合作建立监督机制,监督中介机构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行为。

三、结束语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应从多个角度提升自身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等。只有提升企业自身的各个方面,才能保证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成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创新水平和市场能力,降低风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梓旭 , 刘毅婧 .“ 科技成果转化 + 战略投资人引进” 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粒子束辐射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案例 [J]. 产权导刊 ,2022(05):12- 13.

[2] 王红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技术创新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1):23- 24.

罗威 (1982- 1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任职于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