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型与专业发展策略探析

作者

王文琦

甘肃省清水县第一中学 邮编:741400

1 新高考模式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核心要求

新高考以“素养导向”重构育人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从知识灌输转向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深度培育,通过议题式、情境式教学实现价值引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选课走班制度下,教师需具备小班化、分层教学能力,灵活设计个性化课堂活动,打破“统一授课”的传统模式。同时,需突破教材局限,结合地方时政与生活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构建“知识 + 价值 + 实践”的多元评价体系,兼具课程开发与学生成长指导的综合素养。

2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型的方向

2.1 从“知识传授者”到“素养培育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多聚焦知识点的机械灌输,新高考背景下需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角色。教师应立足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素养目标,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设计“情境—问题—活动”的教学链条。通过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展开价值辨析,在案例研讨、模拟实践中培养公共参与能力。课堂重心从“教师讲”转向“学生探”,注重在互动中渗透价值引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从知识积累到素养内化的转变。

2.2 从“教材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

新高考打破“唯教材”的教学局限,要求教师从被动执行教材转向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师需深入研读部编版教材的核心要义,结合地方特色与学生生活实际,将红色文化、社区治理案例等转化为教学素材。围绕社会热点和学科前沿,开发“时政评析”“实践体验”等选修课程,构建“基础必修 + 特色选修”的课程体系。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弥补统编教材的通用性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差距,使课程更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1]。

2.3 从“单一授课者”到“跨学科协同者”

新高考强调学科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师需打破学科壁垒,转型为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推动者。教师应主动参与跨学科教研团队,与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社会热点 + 多学科视角”的综合学习项目,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整合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在选课走班模式下,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明确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衔接点,通过联合备课、协同授课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4 从“成绩评价者”到“成长引导者”

新高考的多元评价体系要求教师超越单一成绩评价,转型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引导者。教师需构建“知识掌握 + 能力表现 + 价值取向”的三维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观察、实践报告、成长档案袋等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选课指导和生涯规划建议,引导学生将学科学习与人生发展相结合。在评价中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潜能,通过个性化反馈激发学习动力,实现评价从“筛选性”到“发展性”的转变,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3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3.1 深化课程理解:筑牢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教师需系统研读新高考政策与部编版课标,精准把握核心素养内涵。立足高中学段,主动参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通过跨学段教研、开发阶梯式案例,明确高中在素养培育中的承上启下作用。参与“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评价”等专题研修,结合教材案例解析素养培育路径。

对比新旧课标差异,明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 的转变逻辑。重视教研科研,将教学问题转化为微课题研究,通过文献研读、课例分析深化认知。定期研读学科核心期刊与政策解读,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认知,为素养培育筑牢根基,避免改革盲目性。

3.2 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创新素养导向的教学方法

聚焦议题式、情境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开展“设计—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围绕社会热点设计教学情境,如以“基层治理创新”为议题组织模拟议事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与体验感。建立个人教学案例库,定期梳理成功课例中的方法创新点,通过师徒结对、公开课展示等方式打磨教学技艺,实现教学方法与素养目标的精准对接。

3.3 强化跨学科与时政素养:拓宽教学视野

主动加入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与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共同开发融合课程,如“生态文明建设”跨学科专题。建立常态化时政学习机制,每日关注主流媒体时政报道,每周开展时政热点集体研讨,将党的创新理论、社会治理案例及时转化为教学素材。参与地方红色文化、法治教育基地研学活动,挖掘本土化教学资源,通过跨学科整合与时政转化,打破学科壁垒,让课堂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3.4 优化评价与指导能力:构建多元育人评价体系

学习过程性评价工具开发技术,设计涵盖课堂表现、实践报告、价值辨析等维度的评价量规。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系统记录学生在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等活动中的成长轨迹。参加生涯规划指导培训,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选课建议和职业发展方向指引。通过定期分析评价数据,精准识别学生素养短板,实现评价从“打分”到“育人”的转变,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诊断与激励作用。

3.5 完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协同成长生态

学校层面应建立“校本教研 + 专项培训 + 名师工作室”的支持机制,定期开展素养导向教学研讨。区域教育部门需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校际间课例交流、联合备课。教师自主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参与课题研究实现自我提升。引入多元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开发、跨学科教学等纳入教师考核,形成“个人自主发展 + 学校平台支撑 + 区域资源联动”的协同成长生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

结语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型与专业发展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从教材执行到课程开发的角色重塑,既需教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跨学科与评价指导能力,也依赖于协同成长生态的构建。通过深化课程理解、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时政素养等策略,教师方能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回应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命题。

参考文献

[1] 陈雪璐 .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D].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01182.

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TS〔2023〕GH2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