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川南“请春酒”民俗进课堂

作者

何夕林 魏蒋梅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一、引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以“家乡文化生活”为主题展开,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开展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等,引导学生深入探寻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自身的文化生活,并能够针对家乡文化建设提出合理且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教学价值

(一)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川南“请春酒”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丰富的文化情感,它是学生了解家乡、认同家乡的重要窗口。当学生深入探究“请春酒”习俗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例如,通过了解“请春酒”中独特的礼仪规范,学生可以体会到家乡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从而更加

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川南“请春酒”的历史渊源、饮食结构、礼仪家教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通过访谈、考察、写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请春酒”习俗,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

民俗文化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以下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1. 第一课时:查阅资料,了解川南“请春酒”习俗

(1)活动内容

学生将分组查阅历史文献、地方志及网络资源,广泛搜集有关“请春酒”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饮食结构等基本信息。通过这一查阅过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请春酒”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独特风貌。

(2)活动形式

活动采用小组讨论、资料分享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互相交流各自查阅到的资料,分享个人发现与感悟;资料分享环节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获取更丰富的信息;而教师的讲解则能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3)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初步掌握“请春酒”的基本概况,为后续相关活动奠定坚实基础。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对“请春酒”形成整体认知,明确后续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2. 第二课时:访谈、研学“请春酒”习俗

(1)活动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访谈“三元号”“刘家大院”“春酒驿站”等体验店的负责人或传承人。在访谈过程中,学生将深入了解“请春酒”的制作工艺、礼仪家教及文化传承等细节。例如,学生可以询问传承人关于“请春酒”中每一道菜品的寓意和制作方法,以及在宴请过程中需遵循的礼仪规范。

(2)活动形式

实地考察、访谈记录、视频拍摄。实地考察使学生亲身体验“请春酒”的现场氛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访谈记录有助于学生整理访谈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视频拍摄则可记录访谈和考察过程,留下珍贵资料。

(3)预期成果

学生将深入了解“请春酒”的文化内涵,积累第一手资料。通过与传承人的面对面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请春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第三课时:参与“请春酒”实践活动

(1)活动内容

学生将以志愿者、支客司、服务员、讲解员等多种身份参与“请春酒”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了解“请春酒”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作模式。例如,作为志愿者,学生将协助策划和组织“请春酒”活动,为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担任支客司时,学生将学习如何主持宴请活动,掌握传统礼仪的规范要求。

(2)活动形式

活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现场服务和互动交流三大形式。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角色的职责与使命;现场服务则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服务意识;互动交流环节则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分享彼此的体验与感悟。

(3)预期成果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生将深化对“请春酒”文化内涵的理解,并显著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社交技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情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4. 第四课时:撰写研学报告,制作PPT、小视频

(1)活动内容

各小组通过访谈、考察、实践等活动,撰写研学报告,并制作 PPT、小视频等展示成果。在撰写研学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制作PPT 及小视频则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研学成果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

(2)活动形式

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和教师点评的形式。小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点评则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与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3)预期成果

学生通过撰写报告和制作展示材料,锻炼写作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撰写报告和制作展示材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文字表达和信息技术手段,清晰呈现自身思想和观点,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紧密贴合高县中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川南“请春酒”为主题的家乡文化生活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传承人、参与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深入探究了“请春酒”的文化底蕴。他们撰写了高质量的研学报告,制作了精美的 PPT 和小视频,并在班级与年级的分享会上进行了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展示。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撰写研学报告时,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对“请春酒”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剖析和精准阐述,语言表达准确且逻辑严密;在制作 PPT 和小视频时,他们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研学成果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结语

川南“请春酒”民俗文化进课堂的教学实践表明,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设计系列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未来,应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师培训,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并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积极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