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
丁玲
江苏省沭阳县赵集小学
摘要:剪纸属于传统文化艺术,在民间也被称作是剪画,起源实践较早,有着极其丰富色彩,所以将剪纸教学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是满足当前新课改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艺术;传承创新;策略
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如果能合理利用剪纸这门课程,能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美术素养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传承和发扬,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剪纸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思考和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而剪纸艺术正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纸张的纹理、色彩和形状,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感受不同的剪纸技巧所带来的视觉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感受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高,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剪纸技巧,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其他多元化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剪纸艺术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二)剪纸艺术能够对学生耐心、细心和专注等品质进行培养
耐心、细心和专著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素质。而剪纸艺术正是一种需要学生耐心、细心和专注的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全神贯注地将纸张剪裁、拼接。同时,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伏案操作,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生活习惯。节日剪纸具有深刻观察世界、深入思考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乡土精神。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剪纸艺术都是人们用来表达节日庆祝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策略
(一)宣扬剪纸文化
中华传统剪纸艺术包含了几千年来我国祖祖辈辈创造出的各种精神内涵,蕴涵了民间艺术的独特底蕴,具有强烈的民俗性、艺术性以及创造性,将富有内涵的传统剪纸艺术渗透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有助于使学生领悟民族精神,创新剪纸艺术,提高美术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剪纸文化。
例如,“纸风铃”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色卡纸、瓦纸、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进行窗帘样式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纸风铃的制作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纸风铃制作的有趣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网上的剪纸视频等方式,寻找出自己喜欢的式样的纸风铃,然后按照自己的创作思路,用彩色卡纸剪裁出自己喜欢样式的纸风铃。回到学校之后,可以把自己创作的纸风铃挂在桌子、凳子上或者挂在窗户边来展示剪纸创作成果。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纸风铃作品进行投票,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剪纸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二)基于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作品
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制作教学,主体是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和选择剪纸作品要基于学生现有的能力兴趣,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审美能力为主,要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否则就会将一项本来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变成一节枯燥乏味的美术课,无法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应主要以欣赏和简单动手操作为主,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的剪纸作品来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中,然后再结合课程内容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裁剪制作,这个时期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为主。到了高年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育性较强,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剪纸制作,组织学生以小组等形式合作完成,在让他们掌握剪裁技巧的同时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文化。
(三)引导剪纸动手实践,促进综合发展
剪纸教学有赖于学生的动手技能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剪纸技巧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剪纸原理时,若不能与学生的动静相结合,仅仅采用“解释性”的方法,将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独立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有关的理论,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另外,在剪纸中,对对称的要求也很高,这对小学美术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把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融入到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既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又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例如,在讲授窗花剪法时,老师在示范基础操作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但是,安全是首要的,在教学时应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剪纸创作。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创造的过程中,及时的给予他们鼓励,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创造热情。
(四)自主学习,创意表达
自主学习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运用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安排课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寻找最优解,养成能够独立又能合作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包括资料收集法、协作法等收集法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内容,然后运用自己的方式去积累和收集,包括实物、图片等。如民间失传的土布图案、喜庆活动的贴花剪纸等,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资料能够让学生的眼前焕然一新,充分调动他们对剪纸的学习积极性。协作法是指在创作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时,让班级学生自主分工表达主题,根据主题确定内容,然后将图案用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剪纸是一门艺术,追求的是创作者内心的表达,讲究的是形与意的统一。学生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剪纸艺术与涂鸦有着很大的差异,它少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构造。因此在教学剪纸时,要先让学生了解何为剪纸艺术,明白文化内涵,懂得意向表达,要在剪纸中凸显自己的主观意向。例如“福”字,它代表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美好的祝愿。在剪纸前就应当详细解释福字的造型特征,装饰方法,产生理性之后再开始创作,从而达到形意兼备的目标。
结语:
总之,把传统的传统工艺引入到教育中去,对于传统工艺的继承、保护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美术老师还可以吸收民间剪纸中优秀作品的特征,并将其在形态上加以借鉴,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训练,为他们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浅谈小学剪纸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22(25):169-171.
[2]陈雪瑶.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意义和实践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