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王昊林
身份证 370303199509302811
引言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绿色施工已成为建筑工程领域转型的必然趋势。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减少污染,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推动建筑业向低碳、环保、高效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现状与特征
1.1 主流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概况
在建筑工程领域,主流绿色施工技术已在多个环节得到应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节能技术方面,施工设备的节能改造成为重点,许多工程采用变频电机替代传统电机,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来适应不同工况,减少能源浪费;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电动起重机、电动搅拌车等设备在一些项目中投入使用,降低了对传统燃油的依赖。临时设施的节能设计同样受到重视,太阳能光伏板被安装在临时宿舍、办公区的屋顶,为照明、办公设备等提供电力。节水与水资源循环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节材与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在多数工地得到执行,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钢筋头、废木材、碎砖块等进行分类存放,然后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再生利用,制成再生骨料、再生砖等建材。环境保护技术在控制施工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扬尘智能监控与降尘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当浓度超标时,自动启动雾炮机、喷淋系统等进行降尘,有效减少了扬尘污染。
1.2 技术应用的阶段性特征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驱动下的强制性应用与市场引导下的自愿性创新并存。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基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要求,如施工现场必须安装扬尘监控系统、使用一定比例的绿色建材等,属于强制性应用。而另一些技术的应用则是企业出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树立良好形象的考虑,主动进行的创新尝试,如研发新型节能设备、探索更高效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大型项目与中小型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存在差异。大型项目通常具有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能够实现多种绿色施工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的瓶颈
2.1 技术层面
在技术层面,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面临着一些瓶颈。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单项技术与施工场景的适配性差也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应用。一些新型绿色施工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在实际施工场景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某些新型建材虽然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但与传统的施工工艺不兼容,需要专门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2.2 经济层面
经济层面的因素也制约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前期研发投入大,短期经济效益不显著,使得许多企业对绿色施工技术创新缺乏积极性。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实验研究等,而技术研发周期长,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这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绿色技术应用成本高,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难以承担。采用新型绿色建材、节能设备等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采购成本,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了人力成本。
2.3 管理与机制层面
在管理与机制层面,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也存在一些问题。施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识薄弱,部分企业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将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对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创新的意愿。在项目管理中,往往忽视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没有将其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项目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与评价体系不健全,给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带来了困难。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路径
3.1 技术研发创新
技术研发创新是带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建筑施工中主要的能耗环节,如混凝土浇筑、起重吊装等环节,研发高效节能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率。研发施工机械能量回收系统,将施工过程中的多余能量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能源浪费。在低碳建材方面,加大配方优化及工业化生产的创新力度,通过研发新型材料组成及性态,开发更低碳排放、强度更大、使用年限更长的低碳混凝土、再生骨料等建材,并且实现工业化生产,降低生产造价,提高工程中应用比重。
3.2 应用模式创新
应用模式创新是提升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有效途径,应创新开展全周期绿色施工技术集成,在前期施工过程中将绿色施工技术方案前移嵌入,充分考量施工阶段绿色施工对节能减排及环保方面的需求,做好设计、施工无缝衔接。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装配式施工工艺相结合方式降低现场施工作业量以及施工废弃物产生量。施工阶段开展多技术协同应用,将绿色施工中的节能技术、节水技术、环保技术等有机整合,组成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系统。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与节能灌溉相结合,提升水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竣工阶段做好绿色施工评价与运营阶段绿色节能管理的衔接,为后续建筑使用提供绿色节能指导。
3.3 协同机制创新
协同机制创新为绿色施工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建立起产学研用协同的绿色施工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成立绿色施工技术研发机构,共享绿色施工技术创新项目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创新。企业为学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绿色施工实践平台和技术研究资金支持,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绿色施工提供技术和人才。以示范项目带动技术的应用,政府可主导开展一些绿色施工示范项目,集中使用前沿的绿色施工技术与新型的组织管理方式,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在示范项目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形成可推广和复制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绿色施工技术在行业中的普及应用。
结语
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下虽然在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创新瓶颈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但是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协同机制创新等绿色施工技术创新路径的施行,可以逐步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实现对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能耗,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志超,高玉甲.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4):82-84.
[2]刘雯波.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