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构建探析
丁兵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225716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策略,通过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文章提出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提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构建高效、实用的化学课堂,满足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课堂构建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亟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效、实用的化学课堂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探讨如何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情境
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化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然而,当学生看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他们会感到既新奇又兴奋。这种兴奋感能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化学世界。
以沪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空气的成分》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些成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接着,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汽车尾气排放、燃烧现象、植物光合作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空气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化学问题,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成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话题讨论。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长时间待在密闭的房间里会感到憋闷?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了吗?如果是的话,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在冬天,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呼出的气体变成‘白雾’?这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什么关系?”这些话题讨论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加深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二、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化学学习中,许多复杂的实验和问题解决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面对挑战,可以促使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以沪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组织一场“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备知识竞赛”,以此作为学生合作学习任务的一个亮点,鼓励学生之间展开深入交流与互动。竞赛内容应涵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制备原理、实验步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多个维度。接下来,教师需要设计竞赛的具体环节。知识竞赛可以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必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每题设置一定的分值,小组内成员可轮流作答,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但抢答错误将扣除一定分数,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初赛结束后,根据得分高低,选出若干小组进入复赛。复赛阶段,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实验场景,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氧气或二氧化碳,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决赛阶段,则可以采用更为开放和灵活的形式,如“你问我答”“知识辩论”等。在“你问我答”环节,各小组可以相互提问,被提问小组需限时作答,答对得分,答错扣分。这一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深度交流和思维碰撞。
三、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和肯定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注重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
以沪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水的组成》为例,这一章节中评价目标应涵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组成、化学方程式以及其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解。同时,评价内容还应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这些素质,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如课堂观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口头答辩、书面测试等。在课堂观察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或“你能举出几个水参与化学反应的例子吗?”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评估他们对水的基本性质和组成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验报告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关于水的组成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他们需要详细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以此,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结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构建需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分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全面的评价体系则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反思与自我提升。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初中化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唐丽辉.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J].传奇故事.2024(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