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梁谊玲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
引言: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识别有危机的人,并提供心理关怀的行为,能够使被关怀对象理解自身内心处境,改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逐步适应新环境。心理危机干预能够帮助对象缓解情感方面的压力,以免出现自伤、伤害他人的行为,还能够帮助对象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出现心理障碍,另外还能够提高应对能力,使对象能够建立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后续的危机。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心理恐慌情况,正确面对大学新生活,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1. 案例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某地区 6 所高校大学生、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 5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490 份,回收有效率为 98.00% 。在回收问卷中,辅导员问卷共计 100 份,学生问卷共计 390 份。本次使用问卷为《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4 个维度,包括人格特质、同理心、能力、知识等,在临床中也被称之为PEAK能力结构模型[1]。问卷评分共计100分,单项评分 0~25 分,评分越高,说明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越差。本文分别对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展开研究。
2. 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现状调查结果
2.1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期间,出现过危机事件的学生评分为 20 分,未出现危机事件学生为 10 分,说明出现过危机事件学生存在不认可辅导员处理行为的情况,不愿意向辅导员获取帮助,缺乏与辅导员之间的信任。这也要求辅导员应提高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获取学生信任。另外,调查结果发现,大学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评价呈现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需求、预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辅导员应尊重不同年级学生想法,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女性辅导员人格特质维度评分平均为 16 分,男性辅导员人格特质维度评分平均为 11 分,说明女性辅导员在人格特质维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与男性、女性心理行为特点相关。既往有研究发现,女性对照男性往往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自卑倾向,并且女性辅导员对照男性辅导员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风险。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辅导员应高度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并且本次研究还发现,未处理过危机事件的辅导员同理心均分为15 分、能力均分为 18 分、知识均分为 20 分,处理过危机事件的辅导员同理心均分为 10 分,能力均分为 9 分,知识均分为 10 分,说明具备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明显更高。这说明工作经验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求高校应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帮助辅导员积累经验,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3.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提升措施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应分别从辅导员、大学生视角出发,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反映出的不足,制定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提升措施,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强化其自我调节能力。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主动表达情绪,营造出良好的关怀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内心深处的改变,提高学生心理韧性。辅导员应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辅导员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不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心理顾虑,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感 [2]。
3.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高校辅导员应结合时代发展背景,积极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进到实际工作中,定期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心理状态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加强数据整合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障碍,并分析原因,以学生个体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确保能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需求,有效提高心理危机事件预防效果。
3.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强化辅导员心理专业素养培养,需要重点加强新入职、没有处理过危机事件的辅导员培养工作,通过评估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强专项培训工作,从而强化辅导员专业素养。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到高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确保能够将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另外,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培训工作,合理寻求探讨机会,通过与其他辅导员进行沟通,加强自我反思,提高自身沟通技巧,确保能够与学生建立正确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借助调查问卷,能够明确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后续提高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高校辅导员应提高对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重视度,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不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欣 , 孙景芬 , 宝景春 .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4,53(03):263-265+275.
[2] 刘晓 . 探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操作性策略 [J]. 知识文库 ,2020,(12):190-191.
作者简介:梁谊玲,女,汉族,湖南涟源,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