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中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与精度控制研究
孙发光
身份证号码:410728198408197618
引言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对产品精度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精密加工技术的地位愈发凸显。它能实现传统加工难以达成的高精度、复杂结构零件制造,是推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进步的重要支撑。但在实际应用中,精密加工精度易受多种因素干扰,精度控制成为技术应用的核心难题。本文对机械制造中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深入研究精度控制相关内容,为提升精密加工水平提供思路。
一、精密加工技术相关概述
1.1 主流精密加工技术类型及特点
主流精密加工技术通过不同工艺路径实现材料的高精度成形与切削。电火花加工利用电极与工件间的脉冲放电产生高温蚀除材料,无需机械接触即可加工高硬度零件,尤其适合复杂型腔与细微结构的加工,但加工效率受放电参数影响较大。激光加工以高能激光束为工具,通过熔化或气化材料完成切割、打孔等操作,具有加工精度高、热影响区小的特点,在薄壁零件与脆性材料加工中优势显著。超精密磨削依靠超细磨粒砂轮实现表面修整,能将零件表面粗糙度控制在极低水平,常用于轴承、导轨等需要高精度配合的部件加工,不过对设备稳定性要求严苛。
1.2 精密加工技术的核心原理
精密加工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能量控制或力控调节实现材料的微量去除与成形。电火花加工的本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局部高温效应,通过控制放电频率与间隙保持稳定蚀除节奏,避免过度损伤工件。激光加工依赖光能量的聚焦特性,将激光束汇聚于极小区域形成高温,通过控制光束移动轨迹实现精准切割,能量密度的调控直接决定加工精度。超精密磨削通过优化砂轮转速与进给量,使磨粒以均匀压力作用于工件表面,借助磨粒的微切削作用实现表面平整化,通过冷却系统减少磨削热对精度的影响。
1.3 精密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精密加工技术是提升机械产品性能的核心支撑。在零件配合层面,它能保证零部件的尺寸与形位精度,减少装配间隙,例如精密齿轮的齿面加工可降低啮合时的振动与噪音,延长传动系统使用寿命。对于高性能产品,精密加工直接决定核心功能的实现,高速运转的转子经超精密加工后可减少离心力不平衡带来的损耗,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在材料利用方面,精密加工通过精准控制切削量减少材料浪费,尤其对贵重合金材料的加工意义显著。该技术拓展了复杂结构零件的制造可能性,使原本难以加工的细微孔、异形曲面等结构得以实现,为机械产品的小型化、集成化设计提供工艺支持,推动机械制造向更高性能、更复杂功能的方向发展。
二、精密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1 航空航天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对零部件的精度与可靠性要求严苛,精密加工技术成为核心制造支撑。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加工是典型应用场景,其复杂曲面与薄壁结构需通过电火花加工与电解加工结合的方式成形,电火花加工确保叶片榫槽的细微结构精度,电解加工则避免加工应力导致的材料性能下降,最终满足叶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气动性能要求。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部件如陀螺转子,需经超精密磨削实现极高的圆度与表面光洁度,以减少旋转时的离心力偏差。
2.2 汽车制造领域
精密加工技术推动汽车制造向高性能与低能耗方向发展。发动机核心部件如曲轴、凸轮轴的加工依赖超精密磨削,通过控制轴颈的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减少运转时的摩擦损耗,提升燃油效率。变速箱齿轮采用精密滚齿与剃齿工艺,确保齿面啮合精度,降低换挡冲击与噪音,同时延长齿轮使用寿命。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转子通过激光焊接与精密车削结合的方式加工,既保证转子铁芯的叠压精度,又避免焊接热影响区对磁性能的干扰。
2.3 医疗器械领域
精密加工决定了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性和功能性。植入骨科手术器械需要通过精密磨削与抛光达到假体表面极其光滑的程度以减少其植入后人体组织产生的摩擦刺激,并通过精密加工以确保假体与植入骨骼的精确匹配而提升植入牢固性。以 CT 机旋转轴承为心的微型医疗器械通过精密加工其与旋转轴配合的转动间隙尽可能小,保证扫描过程的稳定性、减小图像伪影,都离不开这些加工工艺对医疗器械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保障。
三、精密加工精度控制相关内容
3.1 影响精密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机、人、料、法、环是影响精密加工的五大因素。机械、液压、气动、电气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精密加工的根本要求;机床主轴径向跳动、工作台或床身导轨直线度偏差、刀具或磨具刀尖磨损速度与磨损均匀度以及工件加工中材料的含氢量变化、高精度磨削后组织中残留应力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残余应力释放变形都会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空气湿度、电气控制系统受潮以及机床的振动都会破坏切削和磨削工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都是影响机械加工尺寸稳定性变化的关键因素。
3.2 精密加工精度控制的核心技术
定位精度控制技术主要是指误差检测、补偿校正构成一个控制系统。在线检测技术是指利用激光干涉仪、三坐标测量仪进行在线检测,测量加工过程中形位误差和尺寸误差,某些设备可以将误差直接输入到机床控制系统当中,达到即时的补偿。而误差补偿技术则是指对那些预计误差的补偿,例如利用对机床热变形的规律进行提前补偿,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对刀具的进给量进行调节,对于材料变形误差而言,可以采取将材料在加工时预留下一定加工余量,并通过多次进行时效,对残留应力进行释放。
3.3 精密加工精度控制的流程与方法
高精密加工对精度的控制应按照控制的全过程安排做到防微杜渐、事前预防、事中检测、事后检验,即在生产加工之前应该对加工设备进行调校,对机床的主轴、导轨等关键零部件进行测量、调整,并对刀具或电极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对一些工件在加工之前应该通过退火等预处理方式消除残余应力等;在高精密加工过程之中应该采用在加工过程之中进行工件表面的测量与控制方式实现尺寸控制,确保加工的尺寸精度,操作者应密切跟踪加工过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排查处理,对于批量工件应定期抽检,在线检测往往需要离线测量,这样才能保证系统不出现累计的误差;在高精密加工结束之后还应对工件进行全面的精度测量,并针对性调整下一次加工参数,使得检测、分析、优化循环不断地完善加工的精度控制系统。
结语
精密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在多领域的应用提升了产品性能,而有效的精度控制保障了其价值发挥。虽当前仍面临精度影响因素等挑战,但通过技术优化与流程完善可突破。未来持续探索该技术及精度控制,将推动机械制造向更高精度、更优性能迈进,助力相关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圣斌,陈荣刚.基于自适应滤波技术的激光数控加工误差控制方法[J].激光杂志,2023,44(01):216-220.
[2] 王小 正. 数控 加工 技术 在模 具制 造中 的应 用研 究 [J]. 造纸 装备 及材料,2023,52(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