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途径探索
刘瑞琴
四子王旗财政局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1800
引言
在全球环境议题持续引发关注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渗透至各行业领域。作为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建筑领域的绿色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科学合理的造价预算与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不仅关系到建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推广与技术迭代同样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深入探讨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优化路径,具有较为突出的实践价值。
1 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的意义
1.1 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编制造价预算与精细化成本管控,或可优化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结构,提升其在市场中的价格适配性。随着这类材料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比例逐步提升,有望进一步减轻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荷,在节能减耗与污染物减排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建筑产业朝着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方向稳步迈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1.2 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
当造价预算与实际情况贴合时,项目资金的分配规划将更为科学,可有效降低因材料成本波动引发资金周转压力的风险。通过系统化的成本管控措施,在坚守工程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有望实现绿色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优化,进而提升项目的盈利空间。此外,绿色建材的合理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建筑的功能性与耐久性,还能增强建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项目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价值。
2 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不准确
资料收集存在挑战:绿色建筑材料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产品品类丰富且性能、价格体系多元,全面获取相关价格信息、技术参数存在一定难度。部分新型绿色建材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支撑,使得预算编制过程中对材料成本的精准预估面临困难。
预算编制方式有待优化:部分预算编制工作仍沿用传统模式,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特性关注不足。在材料用量测算环节,未能充分结合绿色建材的性能特点进行科学调整;在价格预估方面,对市场价格波动及运输成本等要素的考量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结果与实际成本的契合度。
2.2 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成本管控体系待完善:部分建筑企业在绿色建筑材料应用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的战略价值认识存在提升空间。项目推进时,更侧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目标的达成,在成本管理层面的统筹规划相对薄弱。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成本控制方案与全流程监管机制,导致材料采购、使用等环节的成本优化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专业能力发展不均衡:从事绿色建筑材料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团队中,成员专业素养存在一定差异。部分人员对绿色建筑材料特性及相关成本控制技术的掌握尚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面对复杂成本问题时,难以迅速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管控效能的充分发挥。
3 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途径
3.1 优化造价预算编制
3.1.1 注重资料的系统收集与梳理
可以尝试构建绿色建筑材料信息资源库,广泛汇集国内外相关产品资讯、价格波动情况以及技术指标等内容。积极与供应商、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以便及时掌握前沿材料信息。在资料收集完成后,通过科学分类、系统整理与深入分析,为后续预算编制工作筑牢数据基础。
3.1.2 探索先进预算编制手段的应用
可考虑引入现代化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方法,如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BIM 技术等。通过工程量清单计价,细化绿色建筑材料的项目特性与工程量核算,实现材料成本的精准预估。依托 BIM 技术搭建建筑信息模型,不仅能够精确测算材料用量,还可对材料采购、运输及使用环节进行模拟推演,在优化材料配置方案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3.2 强化采购管理
3.2.1 合理选择供应商
在绿色建筑材料供应商的筛选过程中,建议可从信誉度、产品质量、价格体系及供货能力等多个维度展开综合考量。不妨尝试搭建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考核与动态评估,逐步挖掘出契合度高的优质
供应商,进而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可考虑采用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模式,在扩大采购规模的基础上,提升与供应商的议价空间,以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管控。
3.2.2 优化采购计划
依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材料需求情况,编制严谨且具可操作性的采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需精准把控采购时间节点与批次安排,既要规避因提前采购造成的材料积压、仓储成本增加等问题,也要避免因采购延误而影响工程进度。此外,建议持续关注市场价格波动趋势,在价格相对低位时,适度调整采购量,以此降低整体材料采购成本。
3.3 严格施工过程管控
3.3.1 控制材料用量
在施工实践中,可尝试优化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规划。通过科学制定材料消耗定额体系,合理界定各施工环节的材料使用基准。建议施工人员参照定额标准申领材料,针对超出定额的使用情况,宜开展系统性分析并履行规范审批流程。同时,可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尽可能降低材料损耗与浪费现象。
3.3.2 加强质量控制
为保障项目实施效果,需着重关注绿色建筑材料的质量管控,以减少因质量瑕疵引发的返工及材料损耗。在材料进场验收阶段,应严格执行质量检验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审慎处置。施工过程中,可建立健全材料使用监督机制,确保材料应用符合设计意图与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4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3.4.1 研发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若企业能适当提升对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投入,有望开发出兼具成本优势、良好性能与高环保性的材料。借助技术革新,或可降低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成本,增强其市场适应性。与此同时,推进产学研协同合作,或许能更有效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3.4.2 应用节能施工技术
引入节能施工技术,或可优化绿色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施工阶段的能源消耗与成本支出。比如,尝试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现场施工的材料损耗与人工成本;采用节能保温施工技术,或许有助于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后期运营成本。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绿色建筑材料的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扮演着关键角色,对提升项目经济效益和保障工程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建筑企业不妨将绿色建筑材料的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纳入重要工作范畴,持续探索并完善成本控制策略,这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绿色建筑材料市场的不断演进和技术的持续革新,相关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方法亦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谢建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途径 [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1):39
[2] 高虹.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策略[J].新材料·新装饰,2021(10):40-41
[3] 张倩漪.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特点及控制途径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0):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