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探究

作者

陈引飞

身份证号码:360121198908243930

引言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作为主要的承重和围护结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然而,渗漏问题是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导致结构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一系列问题,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

一、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渗漏原因分析

1.1 材料因素

材料质量是混凝土结构防渗漏的基础保障。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选择不当,会直接降低结构密实度,例如在高抗渗要求部位使用普通水泥,易形成渗水通道。骨料级配失衡、杂质含量超标,会破坏混凝土整体性,而含水率波动则导致配合比失效。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如卷材厚度不足、涂料粘结力差,或与基层相容性不足,均会导致防水体系失效。

1.2 设计因素

设计缺陷是渗漏隐患的重要源头。结构截面尺寸不合理,如楼板厚度不足,易因受力产生裂缝;防水构造设计疏漏,如屋面排水坡度不足、阴阳角未做圆弧处理,会加剧积水与防水层破损风险。卫生间、厨房等地漏位置不当导致排水不畅,管道穿墙节点构造缺失,均会形成渗漏路径。未考虑温度变形与地基沉降需求,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沉降缝,会因结构开裂引发渗漏。

1.3 施工因素

施工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防渗漏效果。混凝土搅拌时配料偏差、搅拌不均,会降低强度与抗渗性;浇筑顺序混乱形成冷缝,振捣不密实产生蜂窝麻面,为渗水提供通道。施工缝位置选择错误或处理不彻底,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易形成缝隙。养护不及时或不到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防水施工中基层处理不达标、防水层铺设不符合要求,会直接引发渗漏。

1.4 环境因素

环境作用加速渗漏问题显现。温度循环变化使混凝土产生热胀冷缩应力,长期作用导致开裂;地下水位过高形成渗透压力,易突破结构防线。土壤中的腐蚀性介质会侵蚀混凝土与钢筋,破坏结构整体性,大气碳化反应降低混凝土强度与抗渗性,潮湿环境则滋生生物侵蚀。

二、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关键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技术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性能的根本保证,应从严控制。在水泥的选用上,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用适合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水泥。骨料要严把品质关,选用级配好、质地坚硬、杂质少的骨料。粗骨料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过大,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细骨料宜选中砂,含泥量按规范规定。外加剂按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来确定,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时,可选择使用引气剂、减水剂等。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应根据结构的抗渗等级、强度等级等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增加骨料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不宜过大,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孔隙。

2.2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浇筑前做好准备,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尺寸应准确、支撑稳固、接缝严密,浇筑过程中不得出现漏浆现象。对钢筋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规格、数量、位置均应符合规范。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缝,如因特殊情况必须留施工缝时,应选择结构受力较小并且方便施工的部位,做好施工缝处混凝土的处理工作。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与速度,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 500mm 。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密实度的关键工序,应选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如插入式振捣器、平板式振捣器等。振捣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确保振捣均匀,避免漏振、过振。振捣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再下沉为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抹平、压光处理,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2.3 防水附加层施工技术

防水附加层是增强混凝土结构防渗漏的重要措施,根据位置和防水要求应做好防水附加层施工。屋面的阴阳角、天沟、檐沟、水落口等部位应设置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材料与防水层相同,宽度不小于 250mm 。防水附加层材料应先将基层清理干净、平整、干燥,并涂刷基层处理剂,干燥后铺设防水附加层,附加层与基层应牢固密实。卫生间、厨房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墙面与地面的交接处、管道根部等部位设置防水附加层。外墙的窗台、阳台、雨篷等部位,也应设置防水附加层。附加层应与外墙的防水层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水体系。

2.4 接缝密封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接缝是渗漏的薄弱环节,需进行接缝封严施工。变形缝的封严按变形缝型式和设计要求采取,常用的封严材料有封严膏、止水带等。在封严施工前需将变形缝中杂物清理干净,缝内填入泡沫塑料等衬垫材料,涂刷基层处理剂后嵌填封严膏或安放止水带,封严严密。管道穿过墙体的接缝封严施工根据管道材质和安装方式确定。金属管道一般采用套管式封严方式,在套管与管道间填充密封材料;塑料管道一般采用密封圈封严方式,保证管道和墙体的间隙被封严。门窗洞口接缝封严施工也很重要,在门窗安装完成后再在门窗与墙体缝隙内填充密封材料,如密封膏、泡沫塑料等。

三、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图纸会审重点审查防水构造与施工缝设计,及时修正不合理之处。材料进场需查验合格证并抽样送检,水泥、骨料、防水材料等不合格品严禁使用。施工方案需明确关键工序技术要求,经审批后方可实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与培训,确保掌握操作要点,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控制实行工序交接检验制度。混凝土搅拌需严格按配比下料,定期检测坍落度,运输中防止离析,离析混凝土需二次搅拌后方可使用。浇筑时专人监督振捣质量,施工缝处理符合规范要求。防水附加层与接缝密封施工需检查基层处理、材料铺设与搭接质量,发现空鼓、脱落立即整改。建立质量检查记录,对问题部位挂牌整改,同步做好成品保护。

3.3 施工后质量控制

竣工检验是防渗漏的最终保障。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检查外观,对裂缝、蜂窝等缺陷及时修补。屋面进行蓄水试验、卫生间做闭水试验,持续 24 小时以上,观察有无渗漏。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保持表面湿润至规定龄期。整理质量控制资料、试验报告及验收记录,建立工程档案备查。

结语

住宅混凝土结构防渗漏需从源头把控,材料、设计、施工及环境因素相互关联,任何环节疏漏都可能引发渗漏。通过优化原材料控制、规范浇筑工艺、强化附加层与接缝施工,结合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可有效提升结构抗渗性能。实际应用中需针对不同部位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技术要求转化为具体操作规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保障住宅使用功能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刘 海 山 . 住 宅 建 筑 工 程 中 混 凝 土 结 构 防 渗 漏 施 工 技 术 探 究 [J]. 居舍,2025,(21):39-42.

[2]芦文涛.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25,(19):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