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幸福教育理论下的小学幸福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作者

王晓艳

吉林省集安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134200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落实幸福教育理论,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自由、活跃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趣味化活动,发散自己的学习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事物进行添加,为学生构建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尝试着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经验来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能够改变过去消极的学习心态,逐渐以积极、健康的学习观念,面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

1. 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在展开学科教学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愉悦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过程,而拥有真实的学习体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将自己的优势进行充分地发挥。在互动性较强的学习空间,互相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展开表演活动、比赛活动等等,以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能够产生新鲜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便会主动地进行互动和探究,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样便能够使学生不再将学习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凭着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进行完成。

例如,教师在讲解语文学科《小英雄雨来》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文章中所提出的场景,使学生通过对于文章的阅读,而找到表演的方式方法。通过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等,体现文章主题这种欢乐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掌握文章主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其能够逐渐认识到学习语文学科的意义。再例如,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音乐作品来进行自主创作。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彼此分享自己所完成的作品,并将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表达,述说自己的创作灵感。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过程的快乐。

2. 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想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产生幸福感,教师可以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在其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而拥有良好的视听体验。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对学科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出发,为学生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喜爱的漫画歌曲等融入在课堂中,使学生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语文学科中《海的女儿》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海的女儿》电影动画,让学生在观看中对故事产生自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在课下主动地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信息,以此进行自主学习,使其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再例如,教师在讲解科学学科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将无法在课堂中实际操作的实验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播放,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展开学习和探究,这样便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

结束语:

想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为学生构建幸福课堂,教师便需要落实幸福教育理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其中产生较强的成就感,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形成。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生动、有趣的学习资料向学生展现,优化学生的视听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进而便能够全面实现幸福课堂的构建,发挥出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悦 . 小学语文教学中“ 幸福课堂” 的构建策略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5,(06):58-60.

[2] 赵春华 . 返璞归真 , 构建幸福课堂——探析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J]. 学苑教育 ,2021,(13):33-34.

[3] 马红艳 . 构建小学数学幸福课堂的策略探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20):58.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一般课题《创建“幸福”教育办学思想有效途径和策略的研究》( 项目编号:GH23251) 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