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的一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索

作者

裴京红

白银区第十四小学 730999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数学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关注焦点,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启蒙阶段,学生认知发展不均衡性突出传统齐步走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分层作业设计作为实现因材施教重要途径,能够帮助教师应对学情差异挑战,探究聚焦新课标背景下一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索,通过剖析现状困境提出优化策略与差异化路径,旨在促进每位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学习体验,推动数学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一、现状把握,问题剖析:一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施困境

当前一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施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教师分层意识薄弱作业设计思路局限,难以摆脱传统同质化布置习惯,部分教师虽表面认同分层理念,实际操作中仍沿袭一刀切方式未能真正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作业内容多为机械性计算题目缺乏层次感与挑战性,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需求,特别在班级人数较多情况下教师往往采取折中方案,以中等生为标准确定作业难度导致学优生感到简单乏味,学困生则倍感吃力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分层作业实施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科学规划,不少学校将分层作业简单理解为数量多少差异或设置选做题,忽视了认知深度层次梯度构建,作业资源开发匮乏教师主要依赖教辅材料,缺少创造性设计难以体现新课标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分层作业评价机制不健全反馈方式单一,无法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激励性评价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家校协同不足也制约着分层作业效果,部分家长习惯以分数高低衡量作业价值,对分层理念理解不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不同作业会造成教育不公。

二、层次明确,梯度推进:一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构建层次清晰且梯度合理作业体系应从认知深度与思维发展两维度出发,形成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思维拓展型三级架构,基础巩固型作业聚焦核心知识掌握确保全体学生达成必要目标,题型设计应贴近生活情境降低抽象思维要求,能力提升型作业则引入变式思考,通过类比推理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能力,思维拓展型作业注重开放性探究,融入创造思维元素为学有余力孩子提供挑战机会。三级作业间应保持适当难度梯度避免跨度过大导致学生无法跃迁,实施路径上宜采取必做 + 选做模式,全班统一完成基础题目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拓展内容,实现渐进分层而非生硬区分。作业形式应多元化结合数字资源开发趣味性任务,如数学游戏、微任务等增强参与热情,评价反馈环节需关注过程评价,建立成长档案注重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水平,构建积极评价文化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5 以内数加减法教学为例,可设计三层次作业实现梯度推进,基础层作业围绕数量认知展开如设计果园采摘情境,学生通过摘苹果情境理解 3+2=5 概念配以直观图画辅助,强化数量变化感知。提升层作业则引入变式训练将单一加减转为加减混合,如“小兔子有 3 个萝卜,又得到 2 个吃掉 1 个还剩几个”引导学生建立加减联系。拓展层作业则设计数学小侦探任务,给出 5 以内数字卡片组合请学生探索所有可能加法组合,并尝试解释发现规律,实施过程中全班共同完成基础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掌握情况,随后根据表现适时调整,导完成相应层次作业。对完成基础作业有困难学生,教师提供具体操作物辅助理解,对中等生鼓励尝试变式思考,对学优生则布置开放性任务激发思维潜能。课后反馈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绘制数学成长树记录每位学生进步促进自我效能感提升,同时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指导家长配合分层作业实施共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三、精准定位,因材施教:一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差异化路径

实现精准分层作业设计首先需构建多维学情画像,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表现等途径全面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及思维方式,建立数学学习档案,关注一年级儿童从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特点,分析学生数感形成与运算能力发展状况,据此划分基础型、发展型、提升型三类学习群体。基础型学生作业设计应注重直观形象呈现强化概念理解,采用游戏化方式引发学习兴趣,发展型学生作业侧重思维训练引导发现数学规律,尝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升型学生则增设开放性探究任务培养创新意识。指导方式也应有所区分,基础型学生需更多引导与鼓励关注心理支持,发展型学生侧重方法点拨培养学习策略,提升型学生给予更大自主空间鼓励独立思考。家校协同也是关键一环,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宣传分层理念,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差异化教育价值形成教育合力。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0 以内数与加法为例,差异化分层作业可这样设计:针对基础型学生设计快乐购物情境,制作具体实物卡片模拟买东西场景,如“小明买一本画册花 8 元一盒彩笔花 6元,共花几元”,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卡片直观理解加法含义强化数量感知。在作业形式上采用半填充式设计,提供计算过程引导框架降低认知负担,对发展型学生设计数字接龙任务,如找出所有相加等于 15两个数引导学生尝试多种组合可能,发现加法交换律培养数学思维,同时融入生活情境设计小小理财师主题作业,让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对提升型学生创设数学大冒险开放任务,如设计一个总分为20 商店购物单,要求至少买三样物品鼓励多角度思考,或设计微型数学项目设计班级图书角标价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反馈中采取分层指导,基础型学生着重鼓励肯定,发展型学生引导反思解题思路,提升型学生则组织交流分享创新方案,形成良性互动氛围。家长配合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家长提供相应指导建议,如基础型学生家长注重营造轻松学习氛围,提升型学生家长则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共同支持孩子均衡发展。

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一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应从现状困境出发,建构科学合理分层体系,通过层次明确、梯度推进策略结合精准定位、差异化路径,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有效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减轻低年级数学学习,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智能作业平台建设,推动分层作业设计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蒋娟 . 画·玩·说 : 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 三部曲 "[J]. 小学教学参考 , 2024(5):85-87.

[2] 陈玉霞 . 小学数学低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J]. 新教育 ,2023(1):28-30.

[3] 张洪菊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一年级数学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探讨 [J]. 时代教育 , 2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