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非遗融入幼儿园课程助力幼儿“五育”发展

作者

冯莎林

金川区第三幼儿园 737100

一、非遗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是历经世代传承与积淀的智慧结晶。通过教育这一桥梁,我们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并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从而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这种文化的接触与了解,不仅能够让幼儿深刻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兴趣

非遗项目以其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形式,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无论是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还是表演艺术如舞狮、戏曲,都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这些充满魅力的非遗项目,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引领他们走进一个充满惊喜与发现的奇妙世界。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幼儿将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启蒙性

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个正式教育体系,其核心在于为幼儿提供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些基础知识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幼儿构建一个全面而扎实的知识框架。同时,幼儿园课程还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启蒙性的教育,幼儿能够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综合性

幼儿园课程强调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幼儿园注重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幼儿园课程还注重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活动性

幼儿园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幼儿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这种活动性的教育方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会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游戏、实验、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非遗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与实践

(一)精心筛选合适的非遗资源

为了确保非遗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融入,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筛选那些既具有代表性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非遗项目。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我们可以选择剪纸这一非遗手工艺,它简单易学,能够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对于中班和大班幼儿,则可以引入编织、陶艺等稍微复杂但同样充满趣味性的非遗项目,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这些项目的选择,我们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妙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

将非遗项目与幼儿园主题课程相结合,是非遗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中,我们可以融入舞狮、舞龙等非遗表演艺术,让幼儿在欣赏和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在“创意手工”主题课程中,则可以开展剪纸、编织等非遗手工艺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种融入方式,我们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还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提升幼儿园的教育品质。

(三)创设富有特色的非遗教育环境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幼儿园环境中创设非遗主题区域,是营造浓厚非遗文化氛围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设置非遗作品展示区,展示各种精美的非遗作品和工具材料,让幼儿在欣赏和触摸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墙面、走廊等空间展示幼儿的非遗作品,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非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例如,某幼儿园在走廊上挂满了幼儿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每当孩子们走过时都会自豪地指认自己的作品,这种氛围的营造无疑增强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亲子活动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者。因此,邀请家长参与非遗教育活动,共同制作非遗作品或欣赏非遗表演,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扩大非遗教育的影响力。例如,在“陶艺亲子活动”中,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陶艺作品,共同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在“非遗文化周”期间,则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观看非遗表演、参观非遗展览等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四、结束语

将非遗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幼儿“五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力促进。通过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幼儿在品德修养、智力启迪、体质锻炼、审美提升及劳动实践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容,更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儿童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期待非遗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成就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周晓丽 . 幼儿园非遗文化主题教育的实践——以亳州地方文化为例 [J]. 家教世界 ,2023(06):20-21.

[2] 季倩雯 . 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 [J]. 求知导刊 ,2023(05):113-115.

[3] 张桃 . 非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运用— —以都江堰非遗文化为例 [J]. 文教资料 ,2022(23):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