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路径研究
马艺峰
中共鹤岗市委党校 154100
关键字: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路径研究
一、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 构建智慧农业体系
一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积极对接省级及以上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或产业技术联盟。重点围绕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引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集成展示和推广“良种 + 良法+ 良机 + 良田 + 良制”的现代农业技术模式,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二要全面提升农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的应用。推广种植业环境智能监测、精准灌溉施肥、畜牧业精准饲喂、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等系统。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导和支持高性能、智能化、复合型农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和规模经营效益。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提升其科技素养、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意识。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飞地”或柔性引进机制,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为鹤岗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
二、推动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提升农业效益
在夯实科技基础的同时,要着力深化农产品加工。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六大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支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扩能升级,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落户。鼓励开发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向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延伸。例如,水稻产业除了做强品牌大米,可发展米糠油、米蛋白、米淀粉等;玉米产业可向淀粉糖、氨基酸、生物基材料延伸;大豆产业可发展浓缩蛋白、磷脂等精深加工产品。与此同时,产业融合发展也至关重要。要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民宿、康养基地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文创、教育、科普等产业结合,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特色文化产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通过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品牌农业建设。以“黑土优品”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整合区域内大米、畜产品、林下产品、水产品等特色资源,谋划打造具有鹤岗地域特色的市级或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严格的品牌准入标准、质量标准和监管办法,实行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营销策略,提升“鹤岗优质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市场认知度。
三、坚持绿色发展 促进农业可持续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一环。一是要加强黑土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努力实现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二是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建设粪肥还田利用设施,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推进农膜回收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绿色低碳的农业产业体系。三是要科学利用资源。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山林、水域、草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养殖、绿色渔业等,增加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践行“大食物观”。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策环境
首先,要加大政策支持。整合优化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各类政策资源,形成支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政策合力。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更多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其次,要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服务能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最后,要优化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涉农项目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优秀人才投身鹤岗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鹤岗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以驱动区域高质量转型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双轮驱动,以产业融合和品牌建设为主要抓手,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承 , 范建刚 . 习近平大农业观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引 [J]. 经济学家 ,2024,(12):15-24.DOI:10.16158/j.cnki.51-1312/f.2024.12.009.
[2] 张一博 , 马晨 , 闵维清 . 智慧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对策以 湖 北 省 智 慧 农 业 建 设 发 展 为 例 [J]. 科 技 智 囊 ,2024,(03):46-53.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4.03.06.
[3] 卜令伟 . 抓住“五个关键”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N].友报 ,2024-03-01(003). DOI:10.38263/n.cnki.nyoub.2024.00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