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高考总复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设计探究

作者

黎友邦

重庆市忠县第一中学校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化的教学复习模式已然无法满足高中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为了及时且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教育观念,还要对物理教学与物理复习的种种细节做出多元化的调整,要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助力高中生物理学习和复习的提质增效。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简要对“高考总复习”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设计展开探究,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巧借信息技术,细化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掌握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学还是复习,其工作重点大多会放在课程重点、主要考点上,而次重点、非考点的知识却极易被教师忽略。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不同于常规校考,高考的范围、内容要更加发散,教师设计教学与复习不够全面,就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生的高考发挥。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进一步细化高中生对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就可以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以更加有效的形式帮助高中生塑造坚实且全面的知识基础。

例如,“力”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核心板块之一,与之相关的课时更是数不胜数。教师设计“力”相关知识的复习时,就可以将全部内容录制到微课视频之中。如,微课第一板块,教师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层次表格,以最具条理性的方式,梳理不同课程的全部内容,以此降低高中生的复习难度;微课第二板块,教师需要具体分析不同课程课时知识之间存在的关联,由此加深高中生的复习理解;微课第三板块,教师则可以基于知识引入例题,通过分析例题的形式,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理解程度。进而,在更具细致性的微课视频技术运用中,切实细化了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二、设计梯度训练,健全高中生的物理答题能力

高考之所以较校考有着更高的难度,其根本原因就是题型更为发散,考试过程更考验高中生的心态、状态。为了有效健全高中生的物理答题能力与答题心理,教师开展复习课程时,可以尝试以“梯度化”的方式进行设计,让高中生在层层推进的模拟演练中,逐步增多高考经验,逐步健全答题素质。

例如,教师基于“抛物运动”这一课程设计梯度训练时,就可以对其过程做出如下安排:梯度一,教师可以着眼于教材课本的理论内容,通过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的方式,帮助高中生温故知新,并树立他们接受物理题目挑战的自信心;梯度二,教师可以聚焦课程例题,通过对例题进行变阵的方式,帮助高中生熟络解题逻辑,并初步提升他们的解题水平;梯度三,教师可以将历年的经典题型、易错题目带入进来,让高中生在更具挑战性的作答中,进一步完善答题思路、进一步提升作答水平;梯度四,教师则需要将模拟与高考接轨,要带入不同形式的高考真题,让高中生在“实战演练”中,逐步形成高考时所必需的良好心态与冷静状态。在层层推进的梯度化训练中,高中生不仅课业功底得到进一步的夯实,答题素质也愈发健全,进而为高中生高考优异成绩的获取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科学拓展赏析,丰富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储备

许多高中生面对高考时都会表现得焦虑、慌乱、手足无措,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生的心理状态没有得到很好地调整以及知识储备不够完善。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设计常规复习课的同时,还要适度进行拓展,要让高中生在课外角度的延展学习中,逐步优化身心状态、不断丰富知识掌握,从而塑造更为完备的高考姿态。

例如,教师完成某课程教材涉及的全部知识的复习后,就可以利用当日晚自习的时间,以拓展化的方式进行复习新形态的设计。如,拓展活动第一环节,教师可以聚焦课程主题,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科普视频、实验视频,借由轻松的视频画面,缓解高中生紧绷的精神状态;拓展活动第二环节,教师可以基于视频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让高中生在非课内的物理问题思考中,进一步发散思维,拓展解题思路;拓展活动的第三环节,教师再整合课内知识,设计一些更具体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夯实高中生对两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即可。在环环相扣的拓展复习中,高中生不仅学习压力得到有效释放,知识储备也愈显增多,进而为高中生高考优异成绩的获取提供了巨大助力。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设计复习课程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回顾与练习的安排,更要关注高中生的实时状态与实际需求,只有做到统揽全局,才能够真正帮助高中生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天才 .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复习策略 [J]. 教学考试 ,2024, (49): 1.

[2] 孙金山 .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复习策略探析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4, (15):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