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化工工艺中废弃物减量化与循环利用实践 

作者

宫慧宇 尚洪竹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榆林市 719000

引言

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能源消耗高、副产物多、污染负荷重等问题,尤其是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实现化工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与资源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废弃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作为清洁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降低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等多重价值。通过系统优化生产工艺,控制源头污染,实施末端资源回收,构建废弃物的闭路循环利用系统,不仅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也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本文聚焦化工工艺中废弃物的产生规律与减排技术,探讨其资源化路径及产业化实践,为推动绿色化工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化工废弃物的来源及其环境影响

化工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反应、副反应、设备清洗、工艺转化及终端排放等多个环节。常见的废弃物形式包括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氮含磷废液、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碱废气、粉尘颗粒、废催化剂、废包装材料和危险固废等。这些废弃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极易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并通过生物链富集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例如,含氯有机废液和多环芳烃废弃物不仅难以自然降解,还可能引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0Ps )累积问题。固体废弃物如废树脂、废石油焦若长期堆积,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重金属渗漏。此外,化工废气中所含的 VOCs 是生成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的前体物,严重影响区域空气质量。因此,系统识别废弃物来源,掌握其生成机制,是推进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的前提。

二、化工工艺减量化技术的路径探索

废弃物减量化是指在保障产品质量与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和副产物的生成量。实现减量化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与过程优化。首先,应对原料选择进行优化,优先采用高纯度、反应选择性高、污染负荷低的绿色原料,以减少反应中不必要的副产物生成。其次,通过改进反应工艺,如采用连续流反应替代间歇反应,实施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的精细调控,能有效提高原子利用率并降低能耗。再次,在反应路线设计上应优先考虑路径短、转化率高、副反应少的工艺路线。同时,应推广绿色溶剂和催化剂的使用,替代传统高毒性、难降解的反应介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积累。在设备层面,应用高效换热器、膜分离器、过程强化装置等节能环保设备,也可间接降低废弃物生成。此外,应建立全过程的污染监控体系,运用先进的传感器与控制算法,实现对废弃物排放的实时监测与动态调节,从而实现精准减排。

三、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与模式

在废弃物处理阶段,资源化利用与闭环回收是循环利用的核心路径。对有机废液可通过溶剂回收、萃取分离、生化降解或催化裂解等方式实现资源再利用,部分可转化为燃料油、溶剂或基础化学品;高浓度废水经膜处理、反渗透、零排放系统等方式提纯后可实现水资源回用;废催化剂中所含的贵金属、稀有元素通过湿法冶金、热处理等工艺提取后可重新投入生产;废酸废碱可通过中和或再生工艺形成可用试剂。此外,近年来兴起的工业共生和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也为化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即将一个企业的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实现跨企业、跨工艺的资源耦合与协同利用。例如,某些氯碱化工企业可将副产氯气提供给下游农药企业生产有机氯化物,既降低了氯气处理成本,也拓宽了产业链条。总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协同,避免“二次污染”和高能耗问题的发生,构建绿色高效、清洁低碳的工业闭环体系。

四、典型化工企业的实践案例分析

某大型石油化工集团在芳烃生产工艺中,通过改进抽提溶剂纯化系统与脱水塔操作条件,实现了溶剂循环利用率从 85% 提升至 95% ,年减少有机废液排放300 吨以上。在精细化工行业,一家农药中间体制造企业引入催化转化技术,将含氮废气中低浓度 NOx 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硝酸盐原料,降低了排放浓度,并回收了约 10% 的生产物料。在固废管理方面,某树脂企业将废树脂粉末与高分子添加剂混合,制成塑木复合材料,既解决了废弃物堆放难题,又开拓了新材料市场。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多个化工园区建立了中水回用系统与零排放处理装置,实现了生产废水的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推动了绿色制造体系的构建。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路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板。

五、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尽管废弃物减量化与循环利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一是技术成熟度不足,一些高效减排与回用技术尚未实现产业化推广,成本偏高、工艺复杂,影响其实际应用;二是企业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小企业存在“重产出、轻排放”的短视行为;三是政策引导与财政激励机制不健全,环保投资回报周期长,难以吸引足够的市场资本投入。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推进:一是加大绿色工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关键减排与资源化技术的工程适应性与经济可行性;二是强化环保政策的激励导向,如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高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与绿色信贷支持;三是推动智能化废弃物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排放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管理;四是加强行业标准与法规建设,完善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利用的技术规范,推进全生命周期绿色监管机制落地。

结论

废弃物的减量化与循环利用不仅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化工工艺中废弃物的类型、减排技术路径、循环利用模式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通过优化原料选择、工艺升级、资源耦合与末端治理等手段,可有效降低废弃物排放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生产体系构建。未来,随着绿色技术的发展、政策机制的完善和企业责任意识的增强,化工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将迈向更加智能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阶段。构建“清洁生产—高效利用—绿色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业生态体系,将为我国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 唐振辰 , 陈日志 , 姜红 , 等 . 循环经济视角下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探索[J]. 广东化工 ,2024,51(21):220-221.

[2] 陈吕军 , 何旭斌 , 田金平 , 等 . 典型染料医药化工园区清洁生产 与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路 径 研 究 [J]. 中 国 环 境 管 理 ,2023,15(04):151-158.DOI:10.16868/j.cnki.1674-6252.2023.04.151.

[3] 赵玉潮 , 曾香梅 . 山东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J]. 中国环保产业 ,2018,(07):25-28.

[4] 曹利. 循环经济理念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D]. 山西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