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物理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与实践
张婷婷
宁夏银川市第三十四中学 750004
引言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问题。人工智能教育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交互功能和个性化学习支持,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AI 如何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
(一)精准识别学习状态,建立动态学情档案
现代 AI 教育系统通常依托于课堂互动平台(如希沃白板 5 的课堂活动模块)和智能作业平台(如科大讯飞智慧课堂的作业系统、一起作业、猿题库等)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希沃白板5 的“趣味分类”、“知识配对”等互动活动,系统不仅能记录学生答题正确与否,更能详细捕捉其作答时长、修改次数、犹豫点分布等细节行为数据。在线作业平台则自动累积学生作业的完成度、错误类型(概念混淆、计算失误、审题不清等)、高频错题等结构化数据。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系统不仅统计选择题错误率,更能分析错误选项的分布规律。当发现超过 60% 的学生在“力与运动关系”的选项C 上集中出错时,可判定该知识点存在普遍性理解偏差。对于探究液体压强实验题,AI 通过语义分析学生填写的实验结论,评估其是否准确掌握深度与压强的关系,是否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这些实时数据经过机器学习算法处理,最终形成包含知识掌握度、思维弱点、学习偏好等多个维度的个性化学情档案。
(二)智能规划学习内容,遵循认知发展规律
基于上述精准诊断结果,AI 系统(如智学网、学科网精准教学通、好分数等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核心引擎)会依据内置的知识图谱(严格对应人教版教材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和难度递进)智能规划学习路径。以人教版“力学”单元为例,系统图谱明确标注出“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 示意图→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二力平衡→摩擦力”的逻辑链条。当检测到某学生在二力平衡条件应用中频繁出错时,会自动触发补救机制:先推送基础性判断训练如”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再过渡到简单的二力平衡计算题,最后才涉及斜面物体受力分析等复杂应用。这种阶梯式推进策略确保学生在攻克当前难点前,已具备必要的预备知识。系统还会根据遗忘曲线原理,在关键时间点插入已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如在学完摩擦力三天后安排二力平衡的复习题,强化知识间的联结。
(三)推送匹配资源,实现精准教学干预
AI 资源推荐系统依托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101 教育 PPT)庞大的、按人教版知识点体系精准标引的教学资源库运行。资源类型涵盖微课视频、动画、交互式课件、图文解析、变式练习题等。面对理解分子动理论困难的学生,系统会优先选择具象化呈现的粒子运动动画,而非抽象的文字说明。这类动画能直观展示温度变化时分子运动速率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物理图景。对于电功率计算能力突出的学生,系统则会筛选融合实际生活场景的复杂应用题,如计算不同家电的耗电量、分析电路改造后的功率变化等。每个推荐资源都经过难度系数、呈现形式、认知负荷等多重评估,确保与目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匹配。教师可在后台查看资源推送记录,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二、融入课堂的实用AI 工具
(一)智能作业与练习平台,实现精准分层教学
当前广泛应用的智能作业系统(如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作业平台、一起中学学科工具、猿题库组卷功能、班级优化大师作业模块)具备强大的分层推送能力。系统通过分析学生历史作答数据,自动划分能力层级并为每位学生动态匹配适配其当前水平的题目组。以人教版“杠杆原理”单元为例,系统会根据学生前期测试表现,动态调整习题难度梯度。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接收杠杆类型判别的客观题,如判断钓鱼竿、指甲剪属于哪类杠杆;中等水平学生则获得杠杆平衡条件的简单计算题,要求计算力臂或力矩;能力突出的学生会接触到结合生活情境的综合应用题,例如分析塔吊在不同吊装角度下的受力变化。这种分层机制依托希沃班级优化大师等平台实现,教师在后台可实时查看各层级学生的完成情况与正确率,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二)虚拟实验助手,突破传统实验限制
针对人教版教材中操作难度大或存在安全风险的实验,虚拟实验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替代方案。这类工具通过三维建模和物理引擎仿真,能还原真实实验环境中的各种变量关系。比如在学习“电流与电路”章节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连接各类元件,系统会实时显示电流路径与仪器读数。当学生操作出现典型错误,如将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时,平台会立即弹出警示框并附原理说明。对于抽象概念如电流微观本质,平台通过电子流动的粒子动画,直观展示导体内部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这比传统教学中的静态图示更具说服力。教师可以调取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发现其思维误区所在。
(三)跨学科实践支持,降低项目实施门槛
新课标强调的跨学科实践项目往往涉及多领域知识整合,AI 工具能有效减轻师生的准备负担。以“制作简易调光台灯”项目为例,秘塔 AI 等工具可以提供阶梯式指导:初期提供电路原理说明与元件清单,中期根据学生设计方案智能检测潜在问题,如电阻选型不当导致亮度调节范围不足,后期则给出性能优化建议。系统内建的案例库包含不同难度等级的成功作品参考,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模仿或创新。在项目进行中,AI 会持续跟踪进度,当检测到某环节停滞时间过长时,自动推送相关知识点微课或常见问题解答,确保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核心任务。
三、教师的核心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AI 是个性化学习的有力工具,但成功应用离不开教师,并需关注以下问题:第一,数据与隐私。收集学生学习数据需规范,确保信息安全,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数据源;
第二,工具易用性。教师需要时间熟悉 AI 工具,学校需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环境。AI 应作为辅助工具,减轻教师负担,而非取代教师;
第三,关注“人”的培养。AI 擅长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但学习兴趣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小组合作能力的锻炼,仍需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导航员和AI 协作者。他们依据AI 提供的学情分析,结合自身经验,做出关键教学决策。在课堂上,教师聚焦于组织讨论、解答深层次疑问、引导学生探究,并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个性化的人文关怀,这是AI 无法替代的。
结语
人工智能为在初中物理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利用希沃、文心一言等现有工具,基于人教版教材内容,建立动态调整的学习方案,能更有效地响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物理学习更具针对性。这一实践的关键在于教师与 AI 的协同合作——教师利用 AI 洞察学情、提升效率,同时发挥自身在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和情感关怀上的核心价值,共同促进每个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 萨 . 人 工 智 能 环 境 下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创 新 策 略 研 究 [J]. 智力 ,2025,(07):145-147.
[2] 庞光娟 . 人工智能赋能初中物理教学的路径探究 [J]. 初中生辅导 ,2024,(35):46-48.
[3] 张正成 . 人工智能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策略探索 [J]. 求知导刊 ,2024,(1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