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王亚奇

乌兰浩特第二中学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137400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中政治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想品德。然而,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探究能力较差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研究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落后

大多数高中政治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知,严重阻碍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成长,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开展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方法下学习,就会逐渐感到枯燥,进而萌生出厌烦情绪,对高中政治知识学习产生厌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学习。而且政治学科本身比较枯燥,教师如果教得再枯燥,那么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生探究能力较差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更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特别是其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更要重视和关注。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教师还没有对这一点拥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还停留在唯分数论的理念下,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对策

(一)革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在推进的时候,政治教师一定要革新传统教学理念,真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其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直

接决定了政治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提升造成影响。

为此,身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度解读新课标中的相关理念,立足于新课标要求来革新政治教学理念,牢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师则是教学主导,然后围绕高中生兴趣诉求来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以“消费及其类型”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即可改变传统直接讲述的方法,在课堂上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然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消费情况来引出新课,这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政治知识间的距离,真正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有效提升整个课程实施效果。

(二)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新课标背景下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及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提升可谓是关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时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互动与交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正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联系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来为学生寻找一些与政治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是实例作为教学资源,这能增添课堂趣味性,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2]。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教师在课堂实践期间即可为学生讲述一个与“长征”相关的感人故事,或者是英雄壮举,借由故事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深化学生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就能真正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爱国情怀得以形成。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来引导学生自行搜集相关故事,之后在课堂上交流及分享,这样整个课堂教学也能因此而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真正优化高中政治教学。

(三)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可谓是其中的关键,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课堂,就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不足之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政治知识的自我探索,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不仅能活跃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新课程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可以联系教学内容设计探究任务,然后再将学生分成不同探究小组,这样学生就能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与探究政治知识,最大限度提升政治教学效果。

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设计这样一个探究任务:“同学们请看课本中《矛盾分析法》的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图中‘矛盾’的含义吗 ? 为什么要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是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二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能够加深对唯物辩证法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小组讨论后,教师可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补充。比如,针对学生总结的“意见分歧是矛盾,双方争论是斗争性,达成一致是同一性”的观点,教师可深入剖析意见分歧的两个方面在争论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揭示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强调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还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引导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是有效发挥出政治课程价值的关键 [3]。为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政治学科的育人作用,挖掘教材之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来教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样才能促进政治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而学生也能在全方位教育中得到提升及发展。身为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实践期间需要强化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联系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及中心思想,借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世界观及人生观。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追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讲述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危难时刻,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论述,如“广大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来教育和激励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结束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革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只有这样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高中政治教师应继续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清国 . 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困与解 [J]. 华夏教师 ,2024,(02):96-98.

[2] 杨合 .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D].延安大学 ,2023.

[3] 叶小利 , 麦家美 . 新课标下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三维逻辑[J]. 教学与管理 ,2022,(3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