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综合分析
李从旭
萧县闫集镇农业农村中心 安徽宿州 235200
引言: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是小麦的主产区,其中闫集镇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达5.7 万亩。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措施在闫集镇得到推广应用,小麦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文章结合闫集镇的生产实际,对现代化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农业现代化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1.1 品种选育与改良
针对闫集镇的生态条件、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需要选育和引进一批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优良品种。主推品种有皖麦 52、皖麦 68、济麦 22、烟农19 等,其中皖麦系列品种综合抗性好,济麦 22 产量高,烟农 19 品质优,均具有良好的区域适应性。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合理布局不同类型品种,因地制宜开展轮作、间作等,促进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遗传基础趋同带来的连作障碍和病虫害加重 [1]。同时,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从育种到推广的良种化栽培体系。通过田间种子生产、品种比较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等措施,提高优良品种的可得性和适应性,为品种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此外,对主栽品种进行系统选育和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定向改良,培育出更多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满足生产与市场的需求。
1.2 精准农业技术应用
精准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精细化、定量化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小麦生产上,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获取田块数据,构建小麦长势监测预警模型,可及时掌握苗情动态,预判病虫害、干旱等灾害风险,指导生产管理决策。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小麦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等,制定需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既减少肥料过量施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发挥肥料增产增效作用 [2]。采用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根据墒情监测实现精准灌溉,在促进小麦生长发育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麦生产全过程,建立起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通过产业链各环节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反馈,助推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实现减投入、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
1.3 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
科学应用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是保障小麦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必由之路。闫集镇近年来大力推进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配备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整地机、免耕播种机、喷杆喷雾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机具,从整地、播种到收获等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采用免耕播种技术,不仅降低了燃油消耗,减少了土壤扰动,还可留茬覆盖、秸秆还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应用精量播种机,通过合理确定播量、播深、行距等参数,实现精确下种,有利于苗全苗匀、合理密植,提高田间出苗率。推广变量施肥、定位打孔施肥等技术,根据作物长势、土壤肥力变化进行动态管理,既减少肥料用量,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加快智能装备的研发应用,通过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等环节的智能化,实现农机作业的无人驾驶和远程监控,推进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2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1 病害防治
小麦生产中常发生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给产量与品质带来严重损失。防治病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通过抗性育种,培育抗病基因复合、抗性水平高、遗传基础丰富的抗病品种,并合理布局种植,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麦生长环境,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轮作倒茬,实行小麦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可有效降低土传病害发生。
关键时期药剂防治是控制病害流行的重要手段,加强病害监测预警,根据发生动态和预测预报及时用药。如赤霉病重点防治期为小麦抽穗扬花期,在天气预报和病情监测基础上,选用喷雾型、内吸传导型药剂喷施。纹枯病多在早春温度回升时突发流行,要密切关注苗情,发病初期及时喷药。白粉病常在小麦拔节后开始发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等内吸性药剂,兼顾保护和治疗效果。
2.2 虫害防治
闫集镇小麦生产中,以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等为主要虫害,它们不仅威胁着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防治虫害需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而构建起一个绿色防控体系。加强小麦苗期管理,做好整地、施肥、灌溉等措施,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铲除病虫害越冬场所,以降低虫源基数,促进小麦生长健壮,从而增强抗虫能力。
对于麦蜘蛛等常发性害虫,可以采取药剂拌种、包衣等措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同时,开展病虫测报工作,准确掌握虫情动态,理性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治。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要及时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注意提高农药利用率,增加对天敌昆虫的保护力度。针对蚜虫的危害,可选择吡虫啉、啶虫脒等专用药剂,并结合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在防治蚜虫的同时,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发挥品种、肥料、水分等生产要素的高产增效作用。而病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并举,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施药等手段,将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总之,只有加快现代种植技术推广,不断完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才能促进小麦生产提质增效,保障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胡辰璐 , 李相伟 , 何川 .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J]. 种子科技 ,2025,43(07):149-151+166.
[2] 庞燕美 . 农业现代化下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03):208-210.
[ 3 ]王 颖 . 萧 县 小 麦 病 虫 害 绿 色 防 控 技 术 [ J ]安. 徽 农 学 通报 ,2020,26(0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