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谢丹雯

茂名市电白区第七小学 525400

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新时期的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1]。在此之前,《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2]。本文就信息化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小学阶段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作用与存在问题,阐述推动新型数学探究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深度融合的具体教育实践。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小学数学;自主探究 ; 深度融合

新课标提出,“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2]。当前,依靠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由1.0时代加速迈入了2.0新时代。在教育信息技术2.0新生态下,应进一步推动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相融合,“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及课堂新生态”,实现全面、和谐的教育理念目标[3]。

一、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的新型数学教学之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新变化: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学习模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学边界。信息化下,教师能为学生创新设计和广泛搜集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探究学习素材,又能借助多媒体设备快速转换或组合播放契合课堂教学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借助动态组合、对比、计算等多维图像,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形象地结合起来,为开展难点教学提供更加具象化、趣味化、多样化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制约,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课堂时效。

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改善了学习体验。信息化下,学生通过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索、选择、学习、总结、分析各类知识资源,能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应用动态化的三维图像进行学习、分析,有助于学生打开学习视野,开拓解题思路,能有效解决此前难以理解的课堂疑难问题,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上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虽然其具有信息量大、转换快、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对教师而言。教师群体在教学上运用信息技术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能力较薄弱,导致未能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教学质效的优势,达不到所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现阶段,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忽略了“信息技术在资源获取、加工、利用、交流、通讯、协助、练习以及测试、评估等全方位的功能所在”[4]。未

(二)对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有关知识积累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熟练,一方面,往往只关注画面的生动及切换,忽略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点本身,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造成学生对老师以及答案的过度依赖,只要老师展示答案就照抄了事。导致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学探究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做法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5]。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据人的内需要求,促进人的发展。

(一)强化多媒体技术运用,建构自主探究新课堂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三种重要方式[2]。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读教材和评估学生的基础上,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资源库中的动画、微课和PPT等教学资源,在课堂导入阶段和教学阶段,建立交互式数学学习界面,通过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创设教学互融的课堂环境,营造自主探索的课堂氛围,进而有效构建起数学学习的自主探究新课堂。

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推送的优势,能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景,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公平与高效。

2019年,在市、区两级教育局教研室的统筹指挥下,在家长们的支持配合中,本人用“小盒老师”教学软件所提供的资源,按课时、周时、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类型,灵活设计并布置时间分别在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之内的作业,学生完成练习后将答案提交到平台。通过运用教学软件的大数据分析研判及个性化的精准推送功能,真正实现了教学的“减负”与“增效”。本人也因此得到了区教育局的表彰,被评为“好心杯”茂名市电白区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训练活动的优秀指导老师”。

(三)强化多维度教学沟通,提升因材施教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合作小组,通过微信、钉钉、QQ等建立学习群,随时交流学习资源和心得,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起多维度教学沟通平台,将极大促进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家校交互教育目标的实现。

接管班级伊始,本人就借助微信建立了学科班务群。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开放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后,又分别针对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特色班务群,对其进行分组管理,因材施教,分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如: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持续精选契合其学习特点的优秀微课推送到相应的微信群,指导相关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周精选一至两道数学拓展题发到优等生群,指导其进行延伸性练习,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每天针对不写或乱写作业情况与相关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有效增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承幼起初”的重要作用。面对教育信息化2.0新生态正在加速重构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形势,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身体力行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时俱进地将信息技术全过程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而有效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为学生学习数学插上飞翔的翅膀,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创. 开启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构建基础教育新生态 [J]. 师道, 2019,No.329 06 41-45.

[4]包志明.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5(21):59.

[5]江焱.做学生生命中的灯塔[J].重庆与世界,2018(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