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PLC 的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作者

赵峰

招商局工业智能科技( 江苏) 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226100

引言

在全球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承担着大量货物与人员的运输任务。船舶的安全、高效运行直接影响航运业的发展。传统的船舶监控方式依赖人工巡检,存在效率低、响应慢、误判风险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船舶复杂的运行管理需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灵活等优势,成为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的理想选择。基于 PLC 设计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船舶各类设备的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提升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船舶自动化水平迈向新高度。

一、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一)船舶设备监控需求

船舶上包含动力系统、电力系统、舱室系统等众多复杂设备。动力系统中的主机、辅机等设备,需实时监测其转速、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电力系统的发电机、配电柜等,要对电压、电流、频率等指标进行监控,保障船舶电力供应稳定;舱室系统涉及压载舱、油舱等,需监测液位、压力变化,避免出现泄漏、超载等情况。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全面、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迫切需要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对设备的全方位、实时监测。

(二)系统功能需求

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需具备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报警处理、远程控制等功能。数据采集模块要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各类设备的运行参数;实时显示功能需通过人机界面将采集的数据直观呈现,便于操作人员了解船舶运行状况;当设备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报警处理功能应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记录报警信息,提示操作人员及时处理;远程控制功能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启停、参数调节等操作,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尤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做出响应,保障船舶安全。

(三)系统性能需求

船舶运行环境复杂多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强电磁干扰的海洋环境中,这要求监控系统具备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能力。系统需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概率,同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准确采集和传输数据。此外,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后续根据船舶改造或功能升级需求,灵活增加或修改监控设备与功能模块,降低系统升级成本。

二、基于PLC 的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一)PLC 选型

在为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挑选合适的 PLC 型号时,需全面考量 I/O 点数、存储容量、运算速度以及通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西门子 S7-1200 系列 PLC 脱颖而出,成为该系统的理想之选。它拥有丰富的通信接口,像以太网和 RS485 等,能轻松支持多种通信协议。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与传感器、人机界面以及上位机等各类设备进行高效、稳定的数据交互,确保系统各部分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运算能力方面,S7-1200 系列 PLC 表现强劲,能够轻松应对复杂的控制逻辑需求,保障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精准运行。而且,它采用灵活的编程方式,方便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程序编写和调整。此外,考虑到船舶运行环境通常较为恶劣,该系列 PLC 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防护等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为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二)传感器选型与配置

传感器作为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中数据采集的关键设备,其选型恰当与否直接关乎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在船舶动力系统里,温度监测至关重要,可选用热电偶或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具有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能快速捕捉设备温度变化;热电阻则精度较高,适合对温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压力监测方面,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不错的选择,它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可精准测量油压、气压等参数。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是采集电流、电压信号的核心设备,能将大电流、高电压转换为适合测量的小信号。对于舱室液位监测,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反射原理,可实现非接触式测量;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则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根据不同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或数字量信号,合理配置 PLC 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和数字量输入模块,确保传感器与PLC 之间信号传输准确无误,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三)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HMI)是操作人员与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窗口,其设计直接影响操作体验和监控效率。选用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如西门子 TP200 触摸屏,它具备高分辨率显示,能清晰展示各种信息和画面;操作简便,通过触摸即可完成各种操作。在人机界面上,精心设计多个功能界面。设备运行状态显示界面可实时呈现船舶各设备的运行参数,如主机转速、油温、油压等,让操作人员一目了然。数据查询界面方便操作人员查看历史数据,通过设置查询条件,可快速获取特定时间段内的数据,为设备维护和故障分析提供参考。报警信息界面能及时显示报警提示,包括报警时间、报警设备、报警原因等,操作人员可根据提示迅速采取措施。同时,操作人员还能通过触摸操作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启动、停止设备,调整参数等,实现人机交互的直观性和便捷性,提高监控系统的操作效率。

(四)通信网络构建

为确保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各部分之间数据传输与交互的顺畅,构建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至关重要。采用以太网与 RS485 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PLC 与上位机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以太网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能够实现大量数据的快速传输,便于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对船舶运行状况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船舶的各项运行数据,进行远程决策和指挥。PLC 与传感器、执行机构之间采用RS485 总线连接,RS485 总线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抵御船舶复杂的电磁环境干扰;传输距离远,可满足现场设备与PLC之间较远距离的通信需求。这种通信方式确保了现场设备与PLC之间的可靠通信,保障整个监控系统的数据流畅传输,使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船舶的运行状态,为船舶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三、基于PLC 的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一)PLC 程序设计

采用梯形图(LAD)或 SCL 编程方式进行 PLC 程序设计,梯形图直观易懂,便于编程与调试。PLC 程序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程序、逻辑控制程序、报警处理程序和通信程序。数据采集程序负责从传感器读取设备运行参数,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逻辑控制程序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如根据主机温度控制冷却水泵的启停;报警处理程序实时监测设备参数,当参数超出设定阈值时,触发报警输出,并记录报警时间、类型等信息;通信程序实现 PLC 与传感器、人机界面、上

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确保数据准确传输。

(二)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利用人机界面编程软件(如 TIAPORTAL)进行人机界面程序设计。在界面设计上,遵循简洁、直观、易用的原则,合理布局各功能模块。通过建立变量连接,将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元件、操作按钮与 PLC 内部变量关联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和远程控制操作。例如,在设备运行状态显示界面,将温度、压力等参数显示元件与PLC 中对应的存储变量连接,实时显示设备运行参数;在远程控制界面,将启停按钮与 PLC 的输出控制变量连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三)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上位机监控软件作为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管理中枢,选用西门子 Wincc 等专业组态软件进行开发。依托以太网高速稳定的通信特性,软件与 PLC 构建起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实时获取船舶设备运行数据。

软件集成数据报表生成与趋势曲线绘制功能,能够自动汇总设备运行数据,以图表形式呈现参数变化趋势,帮助管理人员分析设备运行规律,预测潜在故障。报警管理模块支持自定义报警阈值,当设备参数异常时即时触发声光报警,并对报警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检索与处理。此外,软件预留标准化接口,可与船舶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为船舶运营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四、系统通信网络设计

(一)通信协议选择

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多种通信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对于 PLC 与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通信,选用 ModbusRTU 协议,该协议具有通信速率快、稳定性高、易于实现等优点,适用于近距离设备通信;在 PLC 与人机界面之间,采用 PROFINET 协议,能够实现高速、实时的数据传输,满足人机界面实时显示船舶运行状态的需求;为实现船舶监控系统与岸上管理中心的远程通信,选用 GPRS/4G 通信模块,通过蜂窝网络将船舶运行数据传输至岸上数据中心,方便岸基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分为现场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现场设备层由传感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组成,负责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控制层以 PLC 为核心,实现对现场设备的集中控制和数据处理;管理层包括人机界面和通信服务器,用于船员操作和数据管理,并实现与外部系统的通信。各层之间通过相应的通信网络连接,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五、系统测试与验证

(一)硬件测试

对系统硬件进行逐一测试,检查PLC 模块、传感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是否正常工作。测试内容包括电源模块输出电压是否稳定、I/O 模块输入输出信号是否准确、传感器测量数据是否可靠、执行器动作是否正常等。通过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对硬件设备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检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功能测试验证各软件模块是否实现预定功能,如数据采集是否准确、逻辑控制是否正确、报警功能是否灵敏等;性能测试主要测试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响应时间等指标,确保系统满足实时性要求;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软件,观察系统是否出现死机、数据丢失等异常情况,确保软件运行稳定。

(三)系统联调测试

在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联调测试。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进行集成,模拟船舶实际运行场景,测试系统整体功能和性能。检查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正常、控制逻辑是否协调、人机界面显示是否准确等。通过联调测试,发现并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 PLC 的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合理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了对船舶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在提高船舶运行安全性、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 PLC 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自动化监控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吴迪 . 基于 PLC 的电气自动化仪表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06):0086-0089

[2] 何冬康 , 夏雨 , 赵云俊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设计 [J]. 自动化应用 .2024(24):149-152

[3] 张坤平 , 武静 . 基于 PLC 的电气设备自动控制冷却监控系统设计 [J]. 信息记录材料 .2024(01):63-65

[4] 周睿, 曹吉胤, 郑贤中, 张刚, 杨侠, 杨清. 基于PLC 的船舶供油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3(2):155-157

[5] 李德珊 . 考虑液压舵机系统故障的轮船航向动态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J].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24,32(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