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方法探讨

作者

梁丽秋

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 上海市金山区 201507

引言

随着科技工作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研究部门甚至研究人员之间协同工作的难度同样不断提高。在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管理效率较低且部分问题无法短时间内明确解决方案,科技工作的开展可能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展科技管理工作,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影响科技工作管理的问题,本研究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1 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优化问题

1.1 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分析,确定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向模型输入大量的管理工作相关数据,以及科技工作具体内容。科技工作存在较高的保密要求,一旦出现信息的外泄,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时,避免数据外泄的难度较高。尤其在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引入的早期阶段,由于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匹配度相对较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的数据保护难度较高,此时数据外泄的风险性最高,数据保护的难度同样较大。

1.2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人工智能模型以及由人工智能模型形成的管理体系,均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投入实践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目前该技术应用中的很多法律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如人工智能模型是否受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侵犯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的问题发生时如何应用处理,目前依然是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在科技项目或设立科技项目的企业中,独立开发人工智能模型时参考其他现有模型均可能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等相关问题。

1.3 存在科研伦理风险

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科技项目中,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科研理论问题。首先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将导致研究人员的主体地位丧失,使得研究人员在人工智能管理要求的限制下无法拓宽研究范围,获得较为宽松的研究环境;其次人工智能对研究方向的指导,并不完全符合科研工作的要求,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科研工作造假风险。上述风险的影响下,科研工作的预计目标将难以实现。

2 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优化原理

科技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应当基于当前管理流程的性能进行,即需要确定管理流程中导致效率低下的环节以及原因。流程执行周期是判断现有流程效率的重要指标,根据每个流程执行周期内完成工作的总量,以及该流程执行周期内发生的超过管理范围、通过现有管理措施无法解决问题的数量,能够直观判断当前的管理工作流程是否具备较好的管理效果,且在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时,同样能够通过对比判断采用的优化措施是否达到了预计效果。如在分析当前的跨组沟通效率时应当对双方的交接模式以及耗时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影响效率的瓶颈出现的环节,并采用针对性措施打破瓶颈。本研究构建的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模型建立在控制流角度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过滤器简化管理日志,在确定模型能够精确反应管理工作现状的同时使得模型的可读性同样得到了提升。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的基本方法如图1 所示。

图1 工作流程优化原理图

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优化方案设计的全面性,本研究通过建立对应的优化函数对优化需求进行分析,并确定如何在保证优化全面有效的情况下制定方案。本研究制定的优化函数为: f(x)=αT(x)+βC(x)+γQ(x) 。该函数中 T 代表管理的时间效率、 c 为成本控制情况、 为质量保障水平,函数中的α β 则分别代表上述几个因素对应的权重。通过分别调整上述主要指标,确保处于最大值,则能够形成全面且科学的优化方案。

管理工作并非静态过程,根据管理内容的差异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必然发生一定的变化,且现有的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同样处于不断熵增的过程,管理流程执行时间过长可能使得当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管理措施在后续其他项目的管理中无法继续达到预计的效果。因此利用模型对现有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后,需要不断对管理系统进行调整,并以每个管理周期为单位,采用微调措施让当前的管理模式与管理需求达到较好的匹配效果。本研究提出的管理流程优化模式,从单一周期来看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比利用模型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前后科技管理工作流程的具体执行情况,得到的对比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根据表1 能够确定,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确实能够达到较好的优化效果。

表1 流程优化前后对比情况

3 实证分析

为确定本研究提出的函数以及对应的模型在实践应用中是否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对某科技项目进行实践后,得到的结果如上表 1 所示。采用本研究提出模型对该科技项目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的具体措施为:首先,根据该项目原有的管理要求及规范,以及项目内部自检自查的结果,对该项目当前的管理流程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当前管理的重点以及当前管理流程可能存在的不足。针对分析确定的问题确定优化的方向以及需要进行优化的环节后,确定优化目标并制定对应的优化方案。其次,按照上述流程对优化方案的执行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根据当前的方案优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方案实现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在通过优化管理、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流程等措施解决现有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后,鉴于案例项目原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技术等层面的问题,因此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同步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智能审核体系以及具备自主学习功能的人工分析模型引入该项目现有管理系统,将部分人工工作转变为智能化自动管理,该措施在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标准执行不充分问题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管理优化效果的量化对比分析,根据模型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并引入数字系统辅助开展管理工作后,与项目原本的管理体系相比,在现有体系的支持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以及成本降低效果均较为显著。本研究提出的管理优化措施,达到了确保科技工作高质量开展并提升工作效益的目标。

结语

根据某项目的应用对比分析,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科技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且改善效果极为明显。综合分析与实践的结果,在当前的科技项目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的管理流程进行动态优化,确实是实现科技工作有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尹琦明 . 基于大数据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并行调度的设计与实现 [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7(11):72-75.

[2] 何泰伯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设计 [J]. 现代电子技术 ,2018,41(3):111-114.

[3] 莫继为 .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存储与分析新技术综述 [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7(5):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