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贾志楠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 25 号 身份证号码:142731198602280946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向绿色、高效方向转型,传统建筑模式因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效率低等问题面临挑战。装配式建筑凭借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特点,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然而,较高的工程造价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并探索有效控制方法,对降低造价、提升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一)设计因素
设计环节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基础且关键。其一,设计标准化程度极为重要。设计若缺乏标准化,预制构件种类、规格多,模具制作成本会大幅上升,生产效率降低。如某装配式住宅项目因部分户型设计独特,预制构件通用性差,模具成本比标准化项目高 30% 。其二,设计深度与质量不可忽视。设计深度不足或有缺陷,会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设计变更,增加材料和人工成本,还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其三,协同设计水平很关键。装配式建筑涉及多专业,若各专业沟通不畅、协同不佳,易出现专业冲突,造成返工浪费。如某装配式商业建筑项目,因建筑与机电专业沟通不足,机电管线与预制构件碰撞,增加了造价。
(二)预制构件生产因素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生产规模与效率是重要因素之一。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单位构件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低下会导致生产周期延长,增加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原材料质量与价格也不容小觑。预制构件的主要原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等,质量不稳定会导致构件质量不合格,引发返工或报废,增加成本;而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构件生产成本。此外,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也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能提高预制构件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相反,落后的工艺和技术会使构件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下,进而提高工程造价。
(三)运输与安装因素
运输与安装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运输距离与成本紧密相关。预制构件体积大、重量重,运输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且需要特殊的运输车辆和装卸设备,进一步增加成本。例如某装配式建筑项目,预制构件生产基地距离施工现场较远,运输成本占构件总成本的 15% 左右。安装难度与效率同样影响造价。若构件设计不合理或安装工艺复杂,会增加安装难度和时间,导致人工成本增加,且安装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也会增加工程造价。另外,现场管理水平也至关重要。良好的现场管理能合理安排运输和安装顺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窝工和浪费;而现场管理混乱会导致运输和安装过程不顺畅,增加成本。
(四)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会影响工程造价。在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为争取项目可能降低报价,压缩利润空间,但过度价格竞争可能导致企业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影响工程整体效益。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也会对造价产生影响。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可降低企业成本,而严格的环保要求和节能标准可能增加企业投入,提高工程造价。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会增加工程造价。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成本相应增加,特别是在劳动力短缺地区,人工成本上涨幅度较大,对工程造价影响更为明显。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一)设计阶段控制方法
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控制方法对降低工程造价至关重要。推行标准化设计是关键举措。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体系,制定统一的预制构件规格和连接节点标准,能提高预制构件的通用性和重复使用率,降低模具制作成本和生产周期。例如推广使用标准化的预制墙板、楼板、楼梯等构件。加强设计深度与质量管理也不可或缺。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要求,加强各专业协同设计,避免设计变更。同时,建立严格的设计审查制度,确保设计质量。采用 BIM 技术也是有效手段。利用 BIM 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冲突,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二)预制构件生产阶段控制方法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控制方法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效率是重要途径。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也至关重要。与优质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优化生产工艺与技术同样关键。加大对预制构件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构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运输与安装阶段控制方法
运输与安装阶段的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与方式是重要环节。根据预制构件的尺寸、重量和运输距离,合理选择运输车辆和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监控,确保构件安全运输。提高安装效率与质量也不容忽视。加强对安装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采用先进的安装设备和技术,如塔式起重机、装配式建筑安装机器人等,提高安装效率和质量。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确保安装质量。加强现场管理同样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运输和安装顺序,避免窝工和浪费。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工程造价。
(四)市场因素应对方法
针对市场因素,采取相应应对方法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培育市场竞争环境是重要举措。政府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市场份额,避免过度价格竞争。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也至关重要。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企业成本。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引导企业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不可忽视。企业可通过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优化施工工艺等方式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受设计、预制构件生产、运输与安装、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有效控制造价,需在各阶段采取针对性控制方法。设计阶段推行标准化设计、加强设计深度与质量管理、采用 BIM 技术;预制构件生产阶段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效率、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优化生产工艺与技术;运输与安装阶段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与方式、提高安装效率与质量、加强现场管理;市场因素方面培育市场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这些措施,可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其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敬凯 .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管控要点研究 [J]. 建筑与装饰 .2024(07):39-41
[2] 张敏 .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管控要点 [J]. 新材料·新装饰 ,2023,5(10):171-174
[3] 马兵 .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优化策略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38(1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