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对比与优化研究

作者

干求学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公路是现代交通的关键构成,其质量关乎交通运输安全、舒适与经济。路基作为公路基础,压实度是衡量其质量的核心指标,压实度不足会引发路基沉降、路面开裂等问题,缩短公路寿命,增加养护成本,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准确检测路基压实度对保障公路工程质量意义重大。当前,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丰富,传统的灌砂法、环刀法应用 ,却存在效率低、操作繁杂的问题;核子密度仪法、落锤式弯沉仪法等新型方法虽提升了检测效率,但在精度、成本、安全性方面存在局限。随着公路建设规模扩张与技术要求提高,如何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并优化现有技术,成为公路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将对比分析多种检测方法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概述

(一)灌砂法

灌砂法是一种传统且应用广泛的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其检测原理基于质量守恒定律。该方法通过在路基检测部位挖取一定体积的土样,用标准砂填充试洞,根据试洞内标准砂的质量和已知的标准砂密度计算试洞体积,再结合挖出土样的质量,计算出土样的湿密度,进而通过测定土样的含水量,计算出土样的干密度,最终与该土样的最大干密度相比,得出路基的压实度。

灌砂法的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首先需在路基表面选点,清理表面浮土,将基板放置在平整后的检测点上,沿基板中孔凿洞,将凿出的土样收集并称量质量。然后,将灌砂筒装满标准砂,打开开关,使标准砂流入试洞,直至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称量剩余砂的质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灌砂筒的高度、砂的下落速度等因素,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灌砂法适用于各种土类,尤其适用于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二)环刀法

环刀法也是常用的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之 ,其原理是利用已知体积的环刀,切入土中取得土样,通过称量土样质量,计算出土样的密度,再结合 干密度,进而确定压实度。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先将环刀内壁涂一层凡士林,将环刀刀口向下 后的路基表面,用落锤将环刀均匀垂直打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土样。取出环刀,用削土刀将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削去,使土样与环刀刀口齐平,称量环刀和土样的总质量。

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由于环刀体积较小,所取土样代表性有限,对于含有粒料的土或土样不均匀时,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此外,环刀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土样扰动,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核子密度仪法

核子密度仪法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如铯 -137)发射的射线与土体内物质相互作用,来测定土的密度和含水量的检测方法。该仪器通过放射源发射 γ 射线,射线穿透土体后被探测器接收,根据射线强度的衰减程度计算出土体的密度;同时,通过中子源发射中子,中子与土中的氢原子相互作用,根据返回的慢中子数量计算出土体的含水量。

核子密度仪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可实现非破坏性检测等优点 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检测数据,适用于大面积路基压实度的快速检测。然而 核子密度仪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会对操作人员的身 造成危害。此外,该仪器价格昂贵,检测成本较高,且检测结果受土体颗粒组成、含水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校准和标定。

(四)落锤式弯沉仪法

落锤式弯沉仪法是一种动态检测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路基表面施加一个脉冲荷载,利用传感器测量路基表面在荷载作用下的瞬时变形,即弯沉值。根据弯沉值的大小,结合相关经验公式和模型,间接推算出路基的压实度。

落锤式弯沉仪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能反映路基的动态性能等优点,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路基压实度的快速检测和评价。该方法检测的是路基的整体力学性能,与传统的压实度检测方法相比,更能反映路基在实际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但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受路面结构层参数、荷载大小和作用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校准。此外,落锤式弯沉仪设备价格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

二、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一)检测原理与操作流程对比

灌砂法和环刀法基于直接测量土样质量和体积的原理,通过计算密度来确定压实度,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需要人工挖洞、取土、称量等多个步骤。核子密度仪法利用放射性原理,通过仪器自动测量和计算得出结果,操作相对简便,但对仪器的操作和维护要求较高。落锤式弯沉仪法通过施加动态荷载测量弯沉值间接推算压实度,操作过程涉及设备的调试、荷载的控制等,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从操作流程的复杂程度来看,灌砂法和环刀法最为复杂,核子密度仪法次之,落锤式弯沉仪法相对较为复杂。

(二)适用范围对比

灌砂法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各种土类的基层、底基层及路基土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环刀法主要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核子密度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快速检测,但对含有大量金属物质或含水量过高、过低的土体检测结果不准确。落锤式弯沉仪法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路基压实度的快速检测和评价,对路基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差异明显,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根据路基材料类型、工程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三)检测精度对比

灌砂法通过准确测量试洞体积和土样质量,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压实度,检测精度较高,但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较大。环刀法由于所取土样体积较小,代表性有限,检测精度相对较低。核子密度仪法的检测精度受土体性质、仪器校准等因素影响较大,在理想状态下检测精度较高,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误差。落锤式弯沉仪法是间接检测方法,其检测精度受路面结构参数、荷载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而言,灌砂法的检测精度相对较高,其他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

(四)检测效率与成本对比

核子密度仪法和落锤式弯沉仪法检测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检测工作,检测效率较高。灌砂法和环刀法操作繁琐,检测效率较低。在检测成本方面,核子密度仪法和落锤式弯沉仪法设备价格昂贵,购置和维护成本高,且核子密度仪还涉及放射性防护成本。灌砂法和环刀法所需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但人工成本较高。综合来看,核子密度仪法和落锤式弯沉仪法检测效率高但成本也高,灌砂法和环刀法检测效率低但成本相对较低。

三、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优化策略

(一)技术改进

1. 灌砂法与环刀法改进

针对灌砂法操作繁琐的问题,可研发自动化灌砂设备,实现标准砂的自动填充、称量和数据记录,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提高检测效率。对于环刀法,可改进环刀设计,增大环刀体积,提高土样的代表性;同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避免土样扰动,提高检测精度。例如,利用激光扫描技术测量环刀内土样的高度和直径,精确计算土样体积。

2. 核子密度仪法改进

为降低核子密度仪的放射性风险,可研发新型无放射性检测技术替代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例如,利用电磁波、超声波等物理原理,开发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密度和含水量测量仪器。此外,优化核子密度仪的校准和标定方法,建立更准确的校准模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落锤式弯沉仪法改进

完善落锤式弯沉仪的检测模型,综合考虑路面结构层参数、土体力学性质等因素,提高弯沉值与压实度之间关系的准确性。开发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软件,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处理和分析,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压实度结果。同时,加强对落锤式弯沉仪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二)设备创新

1. 研发多功能检测设备

结合多种检测方法的优点,研发集密度、含水量、弯沉值等多种参数检测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检测设备。该设备可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自动切换检测模式,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例如,在一次检测中,既能利用类似核子密度仪的原理测量土的密度和含水量,又能通过施加荷载测量弯沉值,综合评估路基压实度。

2. 推进设备智能化发展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实现检测设备的远程监控、自动校准、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建立检测数据云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存储和分析,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三)规范操作与人员培训

1. 完善检测规范和标准

进一步完善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明确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质量控制要求等。制定统一的数据处理和评价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规范和标准,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其中。

2.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对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检测方法原理、设备操作、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建立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此外,加强对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四)加强质量控制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要构建一套完善且严谨的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质量保证体系。清晰界定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让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工作疏漏。在检测全流程中,严格把控质量。设备采购时,挑选性能优良、精度达标的产品;校准环节,遵循规范流程,确保设备准确无误。数据采集要保证真实、完整,处理和分析需运用科学方法,剔除错误数据。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筑牢坚实基础,为公路路基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 进行对比试验和验证

定期开展不同检测方法对同一路段路基压实度的检测工作十分必要。运用多种方法检测后,仔细对比结果,深入剖析差异成因,是设备误差、操作不当还是环境因素影响。同时,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细致比对,以此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分析根源,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迅速落实。通过持续的对比试验和验证,不断优化检测流程和方法,提高检测水平,确保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工作高质量完成,保障公路建设质量。

四、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某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

在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压实度检测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质量与使用寿命。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灌砂法与核子密度仪法相结合的检测模式。在路基填筑的初始阶段,为获取精准可靠的检测数据,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团队运用灌砂法对多个点位展开细致检测。灌砂法虽操作相对繁琐,但能提供较为准确的压实度信息。

进入路基大面积填筑阶段,为提高检测效率、及时掌握整体压实情况,核子密度仪法登场。它凭借快速检测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路基进行扫描。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同一检测点上,二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过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这一案例充分证明,在公路建设中,依据工程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方法,既能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又能提升检测效率,有效保障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案例二:某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

某市政道路建设面临着工期紧张的巨大压力,为加快检测进度,项目采用了落锤式弯沉仪法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落锤式弯沉仪法以其快速的检测速度,在短时间内对大量路段进行了检测。

然而,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部分 各段的会 虑到落锤式弯沉仪法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 补充检测。环刀法虽操作相对复杂,但能更精准地反映局部 局部压实不足的问题。施工单位依据准确的检测结果,迅速 实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此案例表明,落锤式弯沉仪法虽高效,但不能 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市政道路质量保驾护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公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对灌砂法、环刀法、核子密度仪法、落锤式弯沉仪法等多种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可知,不同检测方法在原理、适用范围、检测精度、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各有优劣。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路基材料类型、工程特点、检测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针对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改进、设备创新、规范操作等方面提出的优化策略,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增强检测准确性。随着公路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应持续关注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断完善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体系,为公路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公路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浩 . 公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试验检测方法 [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47(11):16-19

[2] 崔新海 . 公路路基压实度智能检测技术研究 [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7):90-92

[3] 马晓忠. 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及控制要点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2024(18):30-32

[4] 张婷 . 基于灌砂法在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10):0058-0061

[5] 吴媛. 基于核子密度仪及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