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心”钥匙:小学德育中有效沟通的实践与力量
林裕迪
广州市增城中学附属小学 511300
一、有效沟通: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
有效沟通是指个体在交流过程中有效传递信息、理解他人观点、建立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建立信任与安全感的基石,当学生感知到被倾听和理解时,自然增强信任感;它是化解冲突的润滑剂,能引导学生理性表达诉求、理解对方立场,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它是促进成长的引擎,通过积极反馈,唤醒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改进意愿,激发其主动成长;它是塑造积极班风与集体凝聚力的熔炉,良性的沟通氛围,能塑造互帮互助的班级风气。
二、有效沟通之道:方法与实践
(一)积极倾听,听见未说出口的声音
积极倾听不仅仅是接收信息,它要求与学生交流时展现高度的专注和参与度。当你倾听后试着去感受他话里的情绪,说出他的内心感受,如“这件事让你觉得委屈是吗?”,让他知道你在乎他的心情,倾听的效果会更棒!
案例:化解“小刺猬”的心墙
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班里的小宇脾气火暴,常因小事与同学争执。一次冲突后,我带他到安静的角落,蹲下身平视他说:“老师看到你很生气,能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他起初梗着脖子不说话。我轻声道:“老师相信你生气一定有原因,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他才放松,讲了缘由:原来他精心搭建的积木被小浩碰倒了,他指责小浩,小浩却笑他小题大做,他一气之下动了手。我复述道:“所以你用心搭的积木被碰倒,你很心疼,而小浩的笑让你觉得他不尊重你的劳动,更生气了对吗?”小宇用力点头,眼眶微红。我的倾听和理解让他情绪缓和了下来,抓住这个契机,我引导他思考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直接告诉小浩“请小心点,我搭了很久”。随后我与小浩沟通,两人互相道了歉。小宇感受到了沟通的力量,自此他与同学的冲突也减少了。
(二)建立情感纽带,从“心”靠近
共情是有效沟通的核心,关键在于教师需先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感受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无条件接纳学生情绪,强调情绪无对错而行为需合规,精准识别学生情绪状态,如“我理解你此刻感到……”,从而传递理解与接纳,强化其“被懂得”的心理体验。待情感联结稳固、学生情绪趋于平稳后适时介入,共同探讨未来遭遇类似情境时,如何反应更为适宜?以此引导其行为反思,促进其行为规范。
案例:融化“迟到冰霜”的暖流
小雅连续几天上课迟到,问及原因,她总是沉默。一天放学后,我轻声说:“你这几天来得比较晚,是遇到困难了吗?早上时间紧,确实让人手忙脚乱。”她眼圈一红,小声说:“妈妈最近上早班,没人叫我……我睡过了。”我表达理解:“早上起床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冬天,暖暖的被窝太有吸引力了。你迟到心里也很着急吧?”她感受到我的理解而非指责,卸下心防,主动说出困难。基于这份联结,我们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我送她一个响亮的小闹钟,并约定她每晚给我发一条“已定好闹钟”的短信,建立责任感和外部提醒的同时表扬她解决问题的态度,小雅迟到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师生关系也更融洽。
(三)强化正向行为,点亮成长星火
积极有效的反馈是促进学生行为与品德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敏锐捕捉并肯定学生的正向行为,通过正面的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如“老师看见你主动扶摔倒的小红,真棒!”;教师应着力阐明该行为对他人、对集体的积极价值,如“你这一扶,小红肯定觉得特别温暖,同学互相帮助,教室都感觉更友爱了!”;教师的反馈应聚焦于学生努力的过程,避免空洞评价,以此激发内驱力并引导持续进步,如“老师注意到你作文改了三四遍,这份认真特别值得表扬!”;教师还可以结合书面鼓励,比如在作业本上写几句暖心评语,实现持久激励效应。
案例:“优点漂流瓶”的正向循环
我在班里设置了“集优瓶”。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写下观察到的同学的优点或进步,写完投入瓶中,利用班会宣读。被念到的学生惊喜又自豪,具体描述让表扬真实可信,学生知道了什么行为是被欣赏的,更乐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更主动地做出友善的行为以获得认可,形成了强大的正向行为强化场域。
(四)无声胜有声的沟通力量
有效的非言语沟通要求教师保持放松的姿态,营造无压力的氛围:主动调整视线与学生齐平,建立平等尊重的对话关系;善用温和且鼓励的眼神交流,传递关注与支持;在倾听过程中适时点头,示意专注与理解;展现亲切的微笑,传递善意并拉近心理距离;在尊重个体边界、考量学生接受度的前提下,适度运用支持性肢体接触(如拍拍肩)传递鼓励,以此营造安全、信任的师生互动环境。
案例:眼神的默契与肯定
课上小琳举起手又放下,我捕捉到她的犹豫,给予她鼓励的点头和微笑。她受到鼓舞再次举手并回答了问题。课后她兴奋地跑来说:“老师你刚才对我笑,我就知道你觉得我能行!”我对她点点头,无声的鼓励传递了巨大的信任与支持。这种即时的、充满关怀的非言语反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课堂参与度,建立了深厚的师生默契。
三、有效沟通的魔力
班主任在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持续实践有效沟通,让师生关系发生质变,信任取代隔阂,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更愿意敞开心扉,规范自身行为,情绪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在充满理解、尊重和积极反馈的环境中,“我”逐渐融入“我们”,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也显著提升。
有效沟通非一日之功,当我们掌握并善用有效沟通这把“心”钥匙,班级管理便超越了简单的秩序维持,升华为一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实践。它开启学生的心门,激发其向善向上的力量,塑造温暖和谐的集体,最终指向每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