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作者

熊苇

东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大冶 435100

引言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施工流程、材料挑选、模板搭建及质量管控提出了极高要求,通过精细的配合比设计、优化模板构造、严格掌控施工流程以及采用先进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裂缝、色差以及气泡等质量缺陷,提高工程的视觉质量和耐久性,生态施工与智慧化管理体系的发展,为清水混凝土施工提供了更环保、高效的解决手段,未来随着预制装配、自密实混凝土和 BIM技术的普及,清水混凝土施工将越发精准和智能,为当代建筑业界提供更高档次、更具可持续性的施工手段。

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1.1 清水混凝土的特点

清水混凝土被认为是一种无需二次修饰的混凝土工艺,依靠一次浇筑成型的方式实现结构与装饰的统一,这种施工途径减少了传统的抹灰和涂装工艺,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还能高效减少材料无谓消耗,实现绿色环保施工,鉴于表面质量直接影响最终的观感效果,对施工工艺规程、模板系统构造、混凝土掺和比例和现场管理的要求极为严格。施工精准度状况是保障清水混凝土高质量呈现的主要因素,在施工实施阶段,需严格控制模板拼缝、混凝土振捣样式以及拆模时间,为防止出现错台、色差、气泡以及裂缝等缺陷,此外环境情况对清水混凝土施工影响明显,温湿度的变动状态、风速水平及施工现场的养护措施都会直接影响最终效果。

1.2 主要应用领域

清水混凝土凭借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耐久性,被普遍应用于各类高端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公共建筑板块,就如博物馆、儿童剧院、会展空间等,清水混凝土可展现出简洁、现代还饱含艺术感的建筑风格,顺应高标准的设计期望,同时其体现出的高强度和耐久性,促使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依旧保持良好状态,缩减维护需求。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清水混凝土被大量应用到桥梁、隧道、地铁等工程中,因为这些项目一般需要较高的结构耐久性和抗环境侵蚀能力,清水混凝土表现出的高密实性和低渗透性可有效延长结构的存活时间,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此外其简约大气的外观设计,让其成为现代市政工程的适宜之选。在高端住宅及工业建筑中,清水混凝土以其天然的质感和耐久性赢得青睐,在高端住宅兴建项目中,清水混凝土能为建筑赋予独特的视觉效果,展现极简风采,与此同时降低后续维护成本,在工业建筑范围,若如实验室、厂房和科研基地等,清水混凝土不只能提供坚实的结构支撑,还能满足高强度、高耐久性以及防火等特殊要求,增强整体建筑功用。

2 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 模板设计及安装

模板设计与安装是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安装合格的模板有利于提高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并有效推进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选择的模板质地的刚度与强度需要符合混凝土表面的一致性,同时能够重复使用,通常采用的模板有铝合金模板、钢板、木胶合板等。其次需要根据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外观质量、施工流程等要求设计尺寸和精度合格的模板,设计的模板需要牢固稳定、接缝严密、尺寸准确,减少单块模板之间的接缝,多个模板之间不产生错缝。最后根据设计加工模板进行安装,安装前需要认真检查模板的编号、数量以及安装程序及相关参数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保持面板清洁度以保证后续工作的开展。

2.2 钢筋工程

钢筋作为建筑单体中的“骨骼”结构,在建筑单体的抗震性、稳固性及施工完成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钢筋工程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更加牢固持久。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并对钢筋进行深化设计,根据构件尺寸对钢筋位置进行合理排布,对尺寸、质量不合格的钢筋需要及时替换,以保障清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随后需要对钢筋的每一个交叉节点进行捆扎及安装,用于捆扎钢筋的半成品材料需要保持清洁,无锈迹、污染,捆扎时捆扎钢丝不少于两圈,扎扣及尾丝应该朝向构件截面的内侧。

2.3 原材料的选择

为了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质量及色泽,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原材料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要求及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来确定,需要遵循材料厂家、产地、品种、规格等级的一致性原则。选择的砂石颗粒均匀、色泽相近,不出现分层离析的情况,以确保混凝土具有一定的黏合性,满足施工要求。添加的外加剂需要化学性质稳定并不影响清水混凝土的性能,不出现析霜、返潮问题,具备良好的相容性、持久性、分散性等。随后根据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原材料按比例进行配置,配置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原材料的混合配比进行优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抗渗能力。

2.4 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是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混凝土浇筑环节分为浇筑、下料、振捣。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环境,考虑现场气候温度变化来制定混凝土的浇捣方案。随后需要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等材料的尺寸位置,保证模板清洁无积水,检查浇筑用具、人员配备等情况。

正式浇筑时,首先浇筑梁,随后根据梁的高度进行分层浇筑,一般进行三层阶段性浇筑:第一层对最下层的底板进行浇筑,当第一层清水混凝土充分凝结后进行下一层的浇筑,第二层对副板与翼板进行浇筑,第三层浇筑顶部的板子,每一层的厚度应该控制在 400mm 左右。浇筑时需要严格把握每一层浇筑顺序及速度,每一层下料时需控制减缓速度,再同步进行振捣,当梁底位置振捣充分密实之后进行下一层的下料浇筑。

振捣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振捣棒,通常选择 60kHz 的高频振捣棒,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通常控制在 5cm 左右,振捣棒的操作方法为快插慢拔,避免接触模板。振捣棒需按照梅花形布点均匀振捣,不得漏振、欠振和过振,每一层振捣时间大约在20s 内,过振则会导致跑浆。

2.5 清水混凝土的养护及管控

养护及管控是清水混凝土施工最后的一道程序,养护方式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气泡、坑洞等问题。因此在清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及时开展养护工作。即在清水混凝土浇筑完成且表面达到凝胶状态时,需要在其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避免水分散失。模板拆除后也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保湿养护,以防出现裂缝。养护周期不得低于 14d,养护人员还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养护期间可使用喷雾器进行保湿,以便提高养护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清水混凝土由于其实用性强、装饰性能好、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逐渐被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我国清水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及施工技术的研究还不完善,部分施工企业由于技术的缺乏,施工操作不规范,导致清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阳角跑浆及墙体错台等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建立全阶段施工技术管控,充分发挥清水混凝土的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逯宸 . 基于建筑光学学科理论下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解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03):118-120.

[2] 李泽阳 . 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33):121-123.

[3] 曹佳蕾 , 汪俊 . 民用建筑中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J]. 石材 ,2023,(09):117-119.

[4] 王雅伶 , 李大维 , 杜建川 . 建筑工程现浇饰面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J]. 居舍 ,2023,(2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