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
周红荣
塔城地区生态环境局乌苏市分局 塔城地区乌苏市 833000
一、引言
在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固体废物的产量持续攀升,成为威胁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减少其对土地、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深入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挖掘其潜在价值与发展空间。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2.1 产生量与分类
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递增,涵盖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多种类型。工业固废产量庞大,如尾矿、粉煤灰等;生活垃圾产生量随人口增长与生活水平提高不断上升;农业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秸秆等。不同类型固体废物性质各异,为资源化利用带来挑战。
2.2 资源化利用程度
当前,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工业固废如粉煤灰、煤矸石已广泛应用于建材生产领域,实现了从废弃物到有用材料的转变。然而,整体资源化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大量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尚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存在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2.3 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高度重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其发展。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了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要求;相关部门发布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政策保障。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手段
3.1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物产量巨大,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尾矿中往往蕴含着尚未被完全提取的有价值金属元素,近年来,随着选矿技术的不断革新,如新型高效捕收剂的研发与应用,以及磁选、浮选等联合选矿工艺的优化,能够从尾矿中进一步提取铜、铅、锌等金属,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我国某大型铜矿为例,通过采用新的选矿技术,使尾矿中铜元素的回收率提升了 15% ,每年可多回收数千吨铜金属。粉煤灰作为火力发电的副产物,其化学组成与水泥相似,将其作为混凝土掺合料,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还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碳排放。研究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使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减少裂缝产生风险,同时每使用 1 吨粉煤灰可替代 0.7 吨水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0.6 吨。
3.2 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
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途径。通过科学的分类收集,可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精准分离出来进行再生利用。废纸经过分拣、制浆、漂白等工序,能够重新制成各种纸张产品;废塑料经清洗、破碎、造粒后,可作为新塑料产品的生产原料。据统计,每回收利用 1 吨废纸,可节省木材3 立方米,减少污染排放约 0.8 吨;每回收 1 吨废塑料,可生产约 0.7 吨再生塑料颗粒。对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垃圾,堆肥和厌氧发酵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堆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垃圾转化为富含腐殖质的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厌氧发酵技术则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垃圾分解产生生物燃气,如甲烷等,可用于发电或供热。
3.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农业废弃物包括秸秆、畜禽粪便等,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其资源化利用方式多样。一方面,通过物理压缩、化学处理等技术,可将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如秸秆颗粒燃料,替代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用于供热、发电等领域。据测算,1吨秸秆颗粒燃料的热值相当于 0.6 - 0.8 吨标准煤,且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远低于煤炭。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从而提升畜禽养殖效益。畜禽粪便富含氮、磷、钾等养分,经无害化处理后制成有机肥,还田使用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1 面临的挑战
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进程中,技术、管理和公众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从技术层面来看,虽然部分资源化技术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诸多瓶颈。例如,一些有机固体废物的厌氧发酵技术,对原料的预处理要求高,且发酵过程易受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影响,导致处理效率不稳定;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风险。在管理层面,我国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体系尚不完善,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执行不到位,导致混合垃圾比例高,增加了后续资源化处理的难度。同时,监管部门对固体废物从产生、运输到处理的全过程监管存在漏洞,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4.2 应对策略
针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挑战,需从技术研发、管理体系完善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科研投入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政府应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研发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例如,研发新型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提高有机固体废物厌氧发酵效率;探索绿色环保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降低处理成本和二次污染风险。在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固体废物分类收集标准和规范,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的行为。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固体废物溯源和监管平台,实现对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控。
4.3 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将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带来新的变革。通过在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部署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对固体废物数量、种类、位置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精准预测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处理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和处理流程,实现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提高处理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精细化方面,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特性和组成,开发更加精准、高效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固体废物中各种成分的深度分离和高值化利用。
五、结论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对缓解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尽管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完善管理、加强宣传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未来,需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实现固体废物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莫家驹 , 陈伟锦 .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探索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43(05):141-143.
[2] 王亚 .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38(05):70-72.
[3] 徐肖竹 .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工程策略 [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建德市永义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25:7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