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园欺凌说不
周利亚
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杭州
一、教育背景
1. 学情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生理和社会角色发生显著变化的阶段。校园欺凌是高中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一些学生对于如何拒绝和制止欺凌行为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有效的策略。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欺凌行为存在模糊的认知,认为某些行为只是“开玩笑”或“恶作剧”,并非真正的欺凌。高中生对于拒绝校园欺凌的教育需求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掌握拒绝和制止欺凌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他们也期望通过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欺凌行为的能力。此外,高中生还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于欺凌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2. 主题分析
一些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时,可能选择通过欺凌他人来宣泄情绪或获取优越感。被欺凌者则可能因此产生自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业和未来的发展。此外,校园欺凌的形式多样,包括言语侮辱、身体伤害、网络欺凌等,这些行为不仅伤害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校园欺凌持反对态度,他们认识到欺凌行为的不道德和危害性。
二、教育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表现形式和危害,增强对校园欺凌的辨识能力。
(2)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如何拒绝参与欺凌行为、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欺凌以及如何在发现欺凌行为时及时报告。
(3)学生能够了解学校和社会对于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和惩处措施,增强法律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在集体中共同抵制欺凌行为。
(3)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和班级的拒绝校园欺凌行动计划,培养规划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让他们对待被欺凌者持有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勇于站出来维护正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认识到欺凌行为的不道德和危害性,自觉抵制欺凌行为。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欺凌时能够勇敢应对、保护自己。
三、教育策略及方法
作为高中学校,对学生对好的教育方式是充分利用班队课,开展相关的内容教育,例如:
1. 学生准备
学生应提前预习关于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危害,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快地进入主题讨论。学生需要回顾自己或身边是否发生过与校园欺凌相关的事件,思考这些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并准备在班会上分享。
2. 教师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 PPT、视频、案例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教师需要提前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3. 班会过程
环节一:识欺凌之源,明防范之道
活动一:欺凌面面观
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多种形式及其危害。
形式:PPT 展示、小组讨论。
活动二:法律护我行
内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形式:视频播放、问答互动。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法律法规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法律后果,增强对欺凌行为的认知,为后续的情感、意志和行动奠定知识基础。
环节二:感欺凌之痛,铸同情之心
活动一:心声共鸣
内容:表演关于校园欺凌的故事,体会受害者的痛苦。
形式:故事分享、情感体验。
活动二:心灵对话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活动,通过交流汇报的方式,表达对欺凌行为受害者的关心和支持。
形式:个人创作、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故事的分享和心灵对话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欺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情,培养对受害者的支持和理解。
环节三:立坚定之志,守正义之德
活动一:正义誓言信
内容: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某一角色说的话。
形式:书写承诺、展示分
活动二:辩论明理
内容:通过辩论形式,探讨如何面对和制止校园欺凌,强调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形式:分组辩论、观点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正义誓言墙和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和正义感,使他们明确拒绝欺凌、维护正义的立场,并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强调每个人在防止欺凌中的责任。
环节四:行防欺之举,筑和谐之园
活动一:策略实战
内容:教授学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实用策略,包括识别欺凌行为、求助途径等。
形式:策略讲解、情景模拟。
活动二:欺凌防范手册制作
内容:指导学生分组制作欺凌防范手册,包括应对欺凌的方法和求助途径等,供全校师生参考。
形式:小组合作、手册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策略教学和手册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将拒绝校园欺凌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掌握预防和应对欺凌的有效方法,并通过手册的传播,推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
4. 延伸活动:校园欺凌主题海报设计大赛
1. 活动目的:通过海报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关于拒绝校园欺凌的知识和态度转化为视觉艺术作品,进一步加深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 活动内容:
(1)要求学生围绕“拒绝校园欺凌”的主题,设计一款海报。
(2)海报内容可以包括校园欺凌的定义、危害、如何拒绝和制止欺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主题。
(3)设立评选标准,如创意性、视觉效果、信息传达等,对提交的海报进行评选。
(4)将优秀海报在校园内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校园欺凌问题。
三、教育成果展示的优点与不足
1. 教学成效与亮点
公开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学生在讨论中展现了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角色扮演环节也增强了直观感受。
2. 问题与不足
部分学生表现被动,缺乏积极性;讨论中有时发言偏激或情绪化。我在引导讨论和应对突发情况方面也有待提高。
3. 改进措施与展望
将加强与学生沟通,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言能力;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未来将继续深化教育工作,组织更多活动,与学校和家长合作,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 何佳 , 杜威 , 曾如双 . 中国公共卫生 . 2023, 第 5 期
[2] 苏州市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 海波, 沈蕙 , 胡佳 . 中国校医 . 2022, 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