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策略探讨
陆晓波
田东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此,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常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关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振兴乡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开始实行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帮助乡村幼儿园抱团发展,以此减轻家庭负担,保障儿童早期发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可行性路径,旨在破解幼儿园发展困境,不断提升乡村托育质量,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储备好人才。
关键词:乡村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
在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背景下推行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利于扩大农村惠普性托育服务范围,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园散、弱、小的问题,显著提升农村幼儿园托育质量。同时,实现托幼一体化可有效解决农村家庭0-3岁婴幼儿照护难题,并以此释放劳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托幼一体化亦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服务网络
在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背景下,为促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政府部门需加大专项补助的投入,用于支持农村幼儿园改造托育场地、购置适龄教具,以此健全服务网络。同时,农村幼儿园需联合社区,将废弃校舍、集体用房等改造为托育场所,并联合村委会、妇联等针对托育服务展开广泛宣传。此外,为了提供托幼一体化服务,需优化课程资源,构建起0-6岁连贯课程体系,衔接好托育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对于0-6岁连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明确兼顾好整体性和差异性,实施分阶段融合。在0-3岁课程体系构建中,以“养教融合”为主,通过开发乡村生活体验课程来锻炼婴幼儿基础动作发展、感官探索等。而在3-6岁课程体系构建中,以“游戏化学习”为主,通过开发节气农耕、传统手工艺、简易工具制作等课程来发展幼儿社会性。同时,在课程设计中,可融合乡土资源,开发非遗传承、农事体验等特色课程。课程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教学要求开发玉米芯、竹片等低成本乡土材料,将其作为感统教具。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还要重视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由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统筹办园资源,统一调配各项资源,如课程资源、师资培训资源等,通过区域资源共享健全服务网络。
二、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参与渠道
在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创新幼儿园的服务模式,积极推广一些灵活性服务,包括全日制服务、半日制服务等等,以满足农村家庭的不同需求。同时,加大惠普性服务力度,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多子女家庭需求。具体实施惠普性服务时,应联合村委会、妇联对留守儿童、多子女家庭入托需求进行摸排,并注重建立“一户一档”数据库,再精准提供托育供给。而针对农忙季、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存在照护压力的农村家庭,可提供托育上门、临时托管等灵活性服务,以此拓展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服务范围。此外,要重视推广“家校社协同”服务,通过开设亲子课堂,开展家园社共育计划,让家长参与其中。为创新服务模式,还可联合合作社、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建托育机构,向农村地区的员工子女提供托育福利。另外,可引入智慧托育技术,利用好远程教育平台开发线上托育服务,由此解决农村师资短缺问题,并提供优质的育儿指导。同时,可尝试推广“托幼+养老”融合服务,在园内专门设置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区,更好地减轻农村家庭照护压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托幼一体化发展中,为破解人才短缺问题,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打破传统托育与幼教的壁垒,可构建起“以县为主”一体化师资管理体系,对教师编制、待遇、培训进行统筹规划,并根据农村幼儿园实际需求构建师资动态调配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中,需积极完善职前职后培养体系。在职前,为解决托幼教师知识断层问题,在师范院校增设0-3岁托育课程模块,确保职前教育覆盖0-6岁全年龄段。在职后,定期开展惠普性全员培训,重点提升托幼教师早期发展指导能力、托育照护能力等。同时,通过城乡结对、远程教育等方式向托幼教师共享优质学习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还需完善托幼一体化专项考评制度。具体构建托幼一体化专项考评制度时,需设定托育与幼教融合能力、家长协同与沟通成效、安全照护与健康管理等多个考评指标,采用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多元化考核方法评估绩效,科学诊断教师能力,为提升教师对托幼一体化岗位的适应能力提供重要参考,持续改进队伍建设。除此之外,可通过引入早教机构专业人员、退休教师等社会力量补充师资,以兼职、志愿服务等形式解决农村幼儿园托幼教师短缺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
四、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
在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背景下为了促进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需强化顶层设计,有效完善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管理机制,明确其总体目标是本着“政府引导、优质普惠、充分挖潜、可开尽开”的思路满足农村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增加惠普托位供给,从根本上解决入托需求量大、就近入托难的问题,让更多适龄儿童享受到高质量托育服务。对于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构建,需明确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多渠道拓展“托幼一体化”教育资源、完善托班经费保障机制、全方位提升“托幼一体化”服务品质、多领域强化“托幼一体化”专业支撑。同时,明确要求做好各项保障措施,成立托幼一体化工作专班,主要负责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完成规划、统筹、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并制定好具体的实施细则,以确保落实托幼一体化发展。此外,在管理机制中要明确对农村幼儿园现有建设规模、入托需求展开调研,再修订完善托幼一体化建设规划,并强化托幼一体化年度考核,以促进一体化发展。另外,要在管理机制中明确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线上平台宣传、线下活动宣传、媒体报道、制作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方式扩大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社会影响力,并提高农村家庭对托幼一体化的认可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结论:综上可知,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是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实现教育振兴的重要手段,且是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纽带,可推进乡村全方位振兴。为了促进农村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应优化农村幼儿园资源配置,并创新其服务模式。同时,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来全面推进托幼一体化,推动农村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艳,高国柱.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幼儿园托班教师岗位胜任力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4,34(2):24-26.
[2]蒋木秀."托幼一体化",提升幼儿园保育质量[J].优格,202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