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红薯产量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丁国华
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农业服务站 辽宁朝阳 122600
红薯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在栽培红薯时,需要探索红薯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增强红薯的适应性,从而达到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目标。然而,在对红薯种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发现一些农民对于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的运用和普及还不够充分,在红薯催芽育苗、施肥整地、选种栽培、田间管理和收获储存等问题上还未进行深入的讨论。为此,通过对红薯生产实际情况的研究,提出强化红薯绿色、高效、高效的生产工艺,促进红薯绿色、优质、高效生产不断优化。
一、红薯概况
红薯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为含有的营养成分很多,可以给身体带来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已经变成人类的主要食物,受到很多人的喜欢,所以对其需求也越来越大。红薯的叶片、根部等多个部分可以用作家畜的草料,对其进行加工后,可以将其叶片、根部进行储藏,从而提高其利用率。可以将红薯处理为可食用原料,例如红薯片、红薯粉丝等,都是具有营养的食物。此外,经过多项研究及分析,红薯具有软化血管、防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红薯又叫地瓜,是一种藤蔓类的植物,富含维生素、淀粉、氨基酸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要求不高,简单的种植过程,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量,应用广泛。然而,由于某些地区的耕作方式比较落后,导致红薯生产效率低下,故开展红薯轻简化栽培研究有重大意义。
二、轻简化栽培技术
轻简化栽培是指运用现代先进的电动机械装置,对传统栽培工艺进行革新与优化,进而简化红薯的生产流程,减轻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红薯的质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外,这项科技还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红薯种植,实现标准化的经营,使红薯的机械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从而提升红薯的种植水平,这对于发展现代红薯产业来说也是必然要求。
三、红薯生长特点和规律
(一)温度要求
红薯在生长发育期间,块茎发芽时应将其维持在 16\~18℃,最佳温度在 27-31℃之间,若气温在 36℃左右,则会对红薯发芽造成不利影响。红薯植株的生长发育以 21\~25℃为宜,低于 15℃则停止生长,超过 37℃则抑制红薯生长。红薯根系的发育由不定根、块根形成和膨大三个阶段组成。在 16~30∘C 范围内,随着气温的升高,生根速率加快;在22\~28℃范围内,以块根膨大最为适宜;红薯块茎的膨大以21℃为宜,17\~18℃为其生长的最低温度。
(二)光照条件
在光照条件下,红薯可以高效地进行光合,从而使其增产,反之,则会使其减产。
(三)土壤要求
红薯耐酸性和碱性,在 pH4.3-8.2 范围内都能很好地生长,但在 6.6-7 之间弱酸性土壤中,生长速度最快。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最适宜红薯的生长。
(四)养分要求
红薯是一种对养分需求极高的作物,其产量与肥料的施用关系密切。通常,每产出1000kg 红薯需要 4~6kg 氮肥、 2~4kg 磷肥、 7~8kg 钾肥。
(五)水分要求
红薯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很大,红薯抗旱能力很强,对根系和块茎发育的要求在60%~70% 之间;从薯苗到蔓叶的生长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在 70%~80% 之间;在茎和叶的衰退期,应将土壤水分维持在 60%~70% 。
四、红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科学选种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实现红薯高产优质的关键。因此,在选育优良品种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 根据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栽培时期,筛选出不同的红薯品种。不同品种的红薯对气温、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
2. 根据种植情况,选出最佳的品种,并针对不同的红薯品种(加工红薯粉、直接食用等),选出适宜的红薯品种,使二者的增产和增效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3. 针对市场对红薯品种的要求,选用口感好,商品性好,市场认可的品种,如普薯 25、济薯26 等。
(二)培育幼苗、选苗
目前,关于红薯的生产技术有很多,双膜覆盖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但由于各地土壤、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差异,对其技术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苗床长度 4\~7 米最佳,床面宽约 1.3 米。在整个苗床上,要注意苗床沟的深度以 45~50cm 为宜,沟间距以30cm 为宜,用 25\~30cm 厚的厩肥充填,并在此基础上多浇些粪肥,以保证苗床肥力的质量。在施肥以后,种植人员要用松散的一层土覆盖,然后把红薯种子放在苗床上,用细土填充薯块之间的空隙,盖上薄膜,在播种时不要浇水,防止因为土壤湿度太大而导致烂薯现象。在红薯幼苗完全长大以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选苗工作,挑选出叶肥苗壮、叶大苗重的幼苗,具有抗病性强、营养吸收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三)整地
农民根据红薯的生长特征及规律,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田块,以前一年没有种红薯的田块为佳。当种植地选定后,在去年十二月上旬还没有结冰时,将土层翻耕 25cm 以上,借助严寒的天气杀死大部分的虫卵,并且冻结土地有利于风化和活化土壤。同时,种植人员于次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按 667m2 追施高钾复合肥 100kg,3% 毒死蜱颗粒剂 2kg,使其在生长期间发生的病害最小化。种植工人可采用起垄铺管覆膜一体机,配置 20cm 的滴灌管,160cm 宽的可生物降解薄膜,垄高 20cm,垄面 40cm,垄距 130cm ,在保证养分供给平衡前提下,防止病害的发生。
(四)壮苗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红薯苗的质量标准,但在实际生产中,以100 株重不超过0.75kg、苗长 20cm 以上的壮苗为宜。在传统红薯种植工艺中,一般都是小规模,以分散为主,农户自己繁殖的苗不多,大部分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而且发芽的时间和幼苗的大小都会受天气变化影响。
(五)除草
还要注意田间的除草工作,以使红薯在生长期内吸收更多的养分。由于一些地区的气候特征,田间杂草的数量比较多,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砾石,所以在除草时必须具有一定技术,要对农田进行适当的喷洒,然后再进行人工的彻底除草。此外,在对土壤进行施肥的时候,要把有机肥与化肥充分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并能有效地避免化肥对原有的耕作方式造成损害。
(六)合理密植
红薯的风味、形状和大小是其商品品质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单块重 300~400g ,外观光滑,光滑,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所以,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合理的密植,通常的种植密度是每 667m2 , 4200~4400 株为宜,采用单垄、双行法,行距 19~20cm ,滴管的两边留有 20cm 的间距,形成三角形的交错种植。种植设备可以做成 45cm 左右的弧形竹子,与地面呈 30 度角,在垄面上开坑,坑的长度是红薯幼苗的三分之二,最好的情况是有 4 片左右的叶子漏出来,同时控制好深度 5cm。覆膜保墒浅插有利于红薯提早生根、缓苗快、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栽植效益。在播种完毕后,要及时喷施 96% 异丙甲草胺 400 倍液,以防止杂草过多,从而影响红薯的生长。
(七)田间管理
1. 肥料管理
移栽活蔸 15~20 天后,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进行中耕、除草、培土,不翻动蔓生,增加通风条件,防止薯露。选择雨天或多云的天气,每亩使用尿素 3~6kg ,与硫酸钾 8~16kg ,均匀条施,作为壮果肥。
注重田间的肥水管理,及时地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红薯的竞争,为红薯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红薯在各个生育时期,都要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要按照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各个生长时期,对氮、磷、钾肥的配比进行配比,合理施用化肥,保证红薯的生长可以得到充足营养。例如,当红薯茎秆发黄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地追施尿素;在后期茎叶早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来防治早衰,也可以在地块贪绿的情况下,减少追肥的次数。
2. 水分管理
红薯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在各个生育时期对水分要求也不一样,要避免田间积水,积水地方要及时排干。利用专用的土壤湿度测量设备,农民可以使用土壤湿度测量仪器,对农田中的水分状况进行监测。含水量控制在 60% 以下(将土壤表面扒开,揉成团状,即可散开),要适时地浇水,采取滴灌和微灌等方法来补充水分。
3. 其他管理
在红薯田间管理中,要根据红薯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制定相应管理方法,在发根的缓苗时期,要针对红薯的缺苗情况,适时的补苗,定期除草,清除地下害虫,在生根期间,要适量的控制水分,随着生长期,土豆的体积越来越大,要及时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并进行浇水。灌溉和施肥的数量要视红薯蔓条的生长情况而定;在茎叶生长期可以追施一些催熟肥,要视土壤情况而定水,同时要提蔓红薯蔓条,防止蔓条生根。对长势旺盛的红薯地,可采取摘心、打顶等措施,使营养物质得以回流。
五、红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技术
针对红薯常见病害,如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等,研究其发病的具体表现,指导农民对该病进行准确地鉴别,从而提高防治的针对性,例如使用专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在防治上,要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在育苗期培养无病壮苗。使幼苗进行脱毒处理的过程。当发病时,应将多菌灵粉和水按配比配制,才能有效防治该病。同时,针对红薯秧苗区的具体发病情况,采用不同的药剂交替施用,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例如,早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又叫豆疫病、轮纹病,对植物的危害很大。病害通常是由较低的叶子首先发生,然后慢慢地蔓延。发病初期,叶片上开始有棕色的小黑点,后来形成圆形的斑点,最后枯萎,最后整个植株都会死亡。块茎受到侵害后,表皮上出现许多深褐色的微凹斑点,甚至出现腐烂。控制方法:增加有机肥料。在病害发生的早期,可以选择 10% 世高水分散剂 10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发生初期,可用 3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泌剂 1000 倍液、20% 二氯异氰脲酸钠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进行喷洒,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二)虫害防治技术
在红薯生长过程中,要控制好一些常见的害虫,如白薯叶蛾、地老虎等,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综合防治。在生物防治方面,主要是引入有害生物的天敌,从而达到消灭有害生物的目的;在物理控制方面,主要采用悬挂粘虫板或诱虫灯等方法,以更好地控制害虫;在化学防治上,主要是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品,来消除害虫,例如在象鼻虫虫害出现的时候,可以使用辛硫磷乳油与水进行喷雾,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当红薯卷叶蛾为害时,可用来福灵乳油在水面上喷洒,并与其他药剂交替施用,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六、红薯的收获与储存
(一)红薯的收获
红薯通常在十月底收获,霜冻之前收割和挖掘结束。先收获种子,再收割商业品种。采收太晚,籽粒出淀粉速率较慢,采收时间过晚,温度较高,红薯块茎中的淀粉因氧化磷酸化而再次被消耗,导致块茎中的淀粉含量降低。采摘农民在收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轻提、轻放、轻搬运,在进入红薯窖前,首先要把红薯烘干,让含水量下降。采用常规防治方法,可防止发生碰伤、疾病等问题,使其在入窖过程中仍可保留其本身的整体性。
(二)红薯的储存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优化地窖的环境,定期对地窖进行灭菌和消毒,消除地窖中的细菌,保证红薯在储存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在红薯储存的过程中,使用硫黄熏烟,杀灭微生物,清除红薯窖表面的细菌,或者使用相应的药物清除墙上的病菌。另外,通过几种药剂的混用,还能消除各种细菌的耐药性,从而使储存环境更加适宜红薯的储存。在储存期间需要借助专业仪器和仪器,定期检测窖室的温度、湿度及氧含量,保证温度、湿度合适,氧含量在标准之内,防止红薯腐败变质,从而提升红薯储存品质,增强经济效益。
结论:
总之,根据红薯生产实际,探索出绿色、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栽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储存等各个环节,并探讨其技术要点,以利于农户在种植中运用轻简化栽培技术。与此同时,出产的红薯绿色制品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因此,红薯种植农户在挑选红薯品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实现红薯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推动红薯产业链的形成,提升红薯的附加值,从而使种植绿色优质红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磊 . 豫西山地丘陵红薯垄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J]. 河南农业 ,2025(9):17-17.
[2] 张晓炎 , 田朝辉 , 周建华 , 万秀娟 , 李志萌 , 张黎 , 王亚锋 . 有机胡萝卜轻简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治研究 [J]. 种子科技 ,2023,41(6):90-92.
[3] 李魁印 , 胡欣平 , 常向彩 , 丁延庆 , 任明见 . 茅粱糯 2 号轻简化栽培技术 [J]. 耕作与栽培 ,2024,44(5):124-126.
[4] 李晓波 , 龙毅 . 红薯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 农村实用技术 ,2025(2):62-63.
[5] 钟洋敏 , 刘琼 , 葛体达 , 刘庭付 , 王琳琳 . 浙西南山区菜用蚕豆水肥一体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长江蔬菜 ,2024(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