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沙湾市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示范与推广

作者

翟芬刚 孙小立

1. 商户地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市 8321002. 沙湾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沙湾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832100

沙湾市现有耕地面积 230.6 万亩,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 160 万亩, 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之一,是北疆棉花主产区。20 世纪 80 年代起, 研究和生产实践,提出了“矮密早”棉花栽培模式以解决植棉区热量不足 “以密争光”。“矮密早”植棉模式的提出和推广推动了沙湾棉花生 应用,目前,沙湾棉花种植出现了因增加密度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光能对温度的补偿效应 距过小机采时易出现拾花不净、杂质多、纤维品质下降等问题。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装备机械技术的发展,棉花种植、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采率已达98%)、储运、残膜回收等各生产环节,现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棉花的生产受春季气候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棉花机械铺膜播种后,北疆地区春季经常发生倒春寒等降温、降雨、大风等冷空气侵袭,膜下温度过低出苗慢,直接影响棉花的出苗和生长,甚至造成严重减产,给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户带来经济损失。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采用该技术可实现棉花早种早播,规避恶劣自然环境,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

2025 年沙湾市在商户地乡蘑菇湖村建立 1000 亩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示范区。采用不同穴数的穴播器组合搭配播种进行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合沙湾棉花从“矮密早”迈向“宽早优”高产种植新模式,进一步挖掘光、温等资源利用效率,打破棉花高产种植机械化技术瓶颈,寻求我市棉花产业新的增长点,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总结出适合沙湾的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为实现沙湾棉花节本增效和优质高产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技术分析

沙湾市棉花种植领域各项综合技术已趋于完善和成熟,再提升已出现瓶颈。为寻求棉花种植节本增效新途径,还需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尝试新举措和新技术。

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是在原宽膜(2.05 米)播种机的基础上,研制出4.4 米特宽膜播种机,该铺膜播种机是利用膜宽增加覆盖面积,提高了膜下温度,保证出苗快、出苗齐、现蕾时间早、结铃率高实现高产增收。4.4 米特宽膜播种机投入市场以来,兵团第二、三、五、七、八师及地方农牧乡镇进行了引进应用。经过各地区种植户统计出苗时间、苗株长势、接铃数等均优于常规模式,减少了田间管理成本,棉花可增加产量 15%。4.4 米的超宽膜播种机,经几年试验改进,机具适应性提高,技术比较成熟,机具性能可靠。因此,试验示范棉花超宽膜播种机械化技术,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技术水平,增加农业效益,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

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是 矮密早 技术模式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 是把 2.05 米膜 6行模式变为 4 行、 5 行 , 即行距加宽、早发早熟、品质优良。这种植棉膜式 00 株,提高棉株群体的结铃空间,有利于棉株集中成铃 风透光好, 能充分利用温、光、气、热资源,提高棉花的早熟 变换组合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充分挖掘棉花新品种高产的潜力,使成铃 10% 以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实施内容

项目实施地点:在沙湾市商户地乡蘑菇湖村建立试验示范田1000 亩。其中8 行模式400 亩,10 行模式600亩。在1000 亩内种植8 行、10 行两种模式,实现“七统一”(即:统一超宽膜、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管、统一化学脱叶、统一采收、统一销售核算),做好试验示范与播种相关联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做好8 行、10 行两种模式在“七统一”运作下的最终产量结果对比。

项目实施计划:(1)成立项目领导 责项 目的检查 监督与协调工作。抽调专门的技术骨干成立技术服务小组。2025 年 范内容,确定示范地块、规模,保障措施等。2 月, 示范田委托第三方完成测土配方精量配肥 组织示范点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示 条件合适,适时进行播种作业。在示范区 产机采棉栽培模式。示范田选用不同的种植模式, 2-12-18,亩保苗株数 14543 ;配置8 行模式2 : 保苗株数 1510

配置 10 行模式 1 :14-13-18-13-14-14-13-18-13-14,亩保苗株数 15754。10 行模式 2 :14-12-22-12-14-14-12-22-12-14,亩保苗株数 15864。

(4)5-8 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 数据搜集整理,做好产量预测分析。按照超宽膜棉花高 控,合理调节棉花生长,控制棉株最低结铃高度; 催熟技术,使用高地隙自走式打药机加装变量控制阀 剂后,加强田间观察,对脱叶效果、吐絮情况做好每日记录, 定采收 或 770 型打包式采棉机适时进行采收作业,做好采净率、含杂率的对比记录,做好性能对比分析。

(5)10 月,联系棉花加工企业,检测皮棉品质。通过棉花质量在线智能检测、控制系统,自动优化棉花加工工艺,进行试轧加工,以最小纤维损伤、最少纤维损耗和能耗产出高质量的棉花,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分别统计示范区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棉花产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适时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

(6)11 月,整理试验数据和档案资料,撰写项目工作总结,做好项目验收准备。制定下一年度示范推广计划,申请项目验收。

三、组织方式与运行管理

(一)组织方式

为了按计划顺利完成示范推广,拟采取的组织领导与行政管理的措施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与技术实施小组。明确项目实施小组责任,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与项目成员绩效、年底考核与职称评定、晋升等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良好的业务与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推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明确技术协作关系。与项目区示范、试验的合作社农机手和农户签订技术合作服务协议,明确协作内容,服务关系,保证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

4、充分利用农闲时机、乡村赶集、科普宣传活动等以及新技术推广展示演示会,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宣传。

5、做好项目的田间对比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宣传影像资料编制等工作,及时编写项目实施阶段田管要点总结等技术资料,保证项目按计划有序进行。

(二)运行管理

为促进该项目的引进推广,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主要方式。由沙湾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负责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实施与组织管理,示范实验数据的整理;协作方沙湾市负责落实示范区建设推广地块,联系种植户,并配合做好此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保证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市棉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经济分析与风险评估

(一)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 降密度 增株高,实现冠层结构合理分布、结铃分布均匀,结铃空间拓 上。超宽膜种植使地膜覆盖面积增加 8.8%, 有效 可实现种子早发牙、早出苗、早挂果,生长期延 活率提高 3% 左右,亩保苗数增加 300-400 株。 同时行 0% 至 15%,人工成本降低30% 以上,植棉总成本降低8% 以上 膜 回收率也可提高10%。

2、社会效益

示范区采用“良种 + 良法”配套、测土智能配方施肥、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药技术等。采用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种植棉花提高了棉株群体的结铃空间,增加了地膜的采光面,有利于棉株集中成铃吐絮,提高了棉花的早熟性及纤维品质,具有增温增光、减药减肥减人工、增产增效、绿色提质四大优势。较周边种植户亩均提高30 至50 公斤,示范户籽棉单产达到500 公斤以上。

通过技术示范推广效应,对植棉户实行科技培训,做好传帮带,打造一批热爱农业、技术过硬、求实创新的时代新农人!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生态效益

示范区棉花种植突出绿色、循环、高效、优质特色农业,推广精准施肥与施药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农药吸收率,实现肥药“双减”可使化肥使用量减少≧ 3%,农药使用率减少≧ 4%。降低化肥与农药残留,保护环境与生态,棉花“矮密早”的宽窄行种植模式,不便于回收残膜,会降低残膜回收率,导致残膜污染加重,而采用超宽加厚膜植棉技术则有利于残膜回收,提高残膜回收率。对生态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风险评估

1、超宽膜棉花播种机械化技 播种 机械化技术, 没有本质性区别,只是播种机的整体结构稍有改变:由“ 次性播 间的机具结构进行了变动,超宽膜播种机的镇压滚筒结构有所改变,膜边 重点是对种床的平整度要求更高,对中间种行的膜上覆土难点大一点,这些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会影响预期作业效果。

2、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 通过“扩行、壮株、减密、拓高”形成的配套技术体系,充分挖掘棉花新品种优势、现代化装备 ( 膜下肥水滴灌、精量播种、精准覆膜等 ) 和温光资源匹配的潜力,具有增温增光、减药减肥减人工、增产增效和绿色提质“四大优势”。同时,还带来了“四大改变”,即:风险棉区可变为稳产棉区,一般棉花品质可变为优质,中产棉田可变为高产棉田。种植密度降低后,更能充分单株结铃优势,使棉籽发育更加饱满,不但不影响产量,而且增产潜力很大,品质更优质。引进推广此技术,基本无风险。

五、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随着株距的增加,3 个棉花品种出苗期至开花期的时间及其生育期均呈缩短趋势。

(二)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随着株距的增大,棉花品种的单株果枝数、株高和茎粗总体呈增加趋势,这 3 个性状受不同株距处理的显著影响。

(三)通过在棉花超宽膜播种 间检测 ,在相同大田环境条件中,用相同棉花品种,在同一密度种植条件 2.05 米常规膜(一膜六行),两种不同宽度地膜覆盖 量等试验数据对比,超宽膜机械播种技术有明显增温 快棉花整体发育进程,地膜覆盖率达90%,平均提高地温 0 制田间杂草。示范区通过使用贴片式滴管带,田间滴施肥水更加均匀,水肥 体技术使每亩节水36-61m3,节水率可达10-15%。

(四)针对现阶段示范区棉花生长的优异表 沙湾市农机技术推 广站召集相关部门及时召开了“沙湾市超宽膜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推 观摩会”。现场会上发放技术资料,技术人员讲解棉花种植、田间管理 超宽膜和常规种植棉花的长势长相,无论是结桃率、结桃大小、开花率均与对照田有明显区别,收到参会技术人员与各位农户的一致好评。

六、市场前景预测

沙湾市通过建立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示范区,采用不同穴数的穴播器组合搭配播种进行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合沙湾棉花从“矮密早”迈向“宽早优”高产种植新模式,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总结出适合沙湾的超宽膜棉花高产种植关键机械化技术模式,为实现沙湾棉花节本增效和优质高产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出杂交棉“宽早优”稀植棉种植模式。该模式因棉田通风透光性好,更适合机采,是新疆棉花在“向温要棉”的基础上转移为“向光要棉”和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突破口。种植品种不再仅限于杂交棉,一些长势较强、株型松散的常规棉品种也此类模式。示范区通过采用不同的栽培模式,配置不同的穴播器(12、13、14、18、22)使种植密度(2-5 万 / 亩)、株距(7.5cm、8.5cm、11cm、12cm、12.5cm 不断变换),来实现“扩行、壮株、减密、拓高”。通过试验示范打破目前机采棉创高产瓶颈,充分展示棉花新品种高产的潜力,使成铃率、铃重和单产提高10% 以上。促进北疆棉花生产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市场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简介:翟芬刚(1980 年 12 月 -),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对沙湾市商户地乡农机、农业推广工作有丰富经验,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 5 项荣誉证书及 2 项发明专利, 在区内外相关杂志上发表论文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