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物理课堂问题链设计与学生思维培养策略

作者

严俊林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平远中学  514600

物理学科逻辑体系、抽象概念、复杂的规律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为学生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时,如果教师只注重为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那么学生只能是对物理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浅显的了解,学生的物理问题分析和知识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针对这一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抛出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物理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索,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科背后的本质。在问题链的引导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得到高水平发展。

一、依据认知规律,科学规划问题链层次

高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堂教学问题链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问题链的层次和难度进行有效把控。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的问题链难度应该逐层递升,初始的问题应该相对简单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而后续的问题应该具有深度。这样的问题链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教师就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为学生设计一些高质量的教学问题链。如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猜想;随着课堂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链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既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二、运用多种方法,优化问题链呈现形式

在问题链的教学模式下,当前高中物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物理问题相对比较复杂,且描述内容相对较长。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问题链教学模式时,学生读不懂题目、无法理解题目的含义成为最大的阻碍。这一问题使得学生失去对于物理问题链探究的信心,而且也可能让学生的问题探究方向出现偏差,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提问的方法进行优化,让物理课堂问题链能够更加通俗易懂,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互作用——力》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问题链的题干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不同的问题,如使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展示问题的具体内容,增强问题链题干内容的可读性;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使用一些物理模型,通过实物演示和口头描述的方式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物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

三、及时反馈评价,完善问题链教学效果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链教学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反馈和交流,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在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升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关注,让他们积极回答物理课堂上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信心。通过聆听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为教师的问题链调整提供一些参考。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静电场及其应用》时,教师的问题链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够得到培养。在学生问题回答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课堂探究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成长情况。当学生的问题探究动力不足时,教师需要及时的对问题链的设计与应用方法进行优化,从而确保问题链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培养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合理的问题链能够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知识逻辑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层层递进,将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通过问题链,可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年庆,王强,武银根. 用问题链和实验串协同推动科学推理过程——以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教学为例 [J]. 物理教师 , 2024, 45 (12): 18-22.

[2] 饶军民 . 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路径——以“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观念教学为例 [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2024, 53 (18): 34-37.

[3] 马永建 . 问题链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高考 ,2025, (17): 60-62.

[4] 池贤辉. 贯穿式问题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J]. 求知导刊 , 2025, (09): 50-5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