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作者

姜曼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230000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离不开劳动创造。劳动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1]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方式指明方向。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路径方式。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劳动观念塑造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知之甚少。部分学生存在鄙视体力劳动,渴望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错误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消极,不愿意参加劳动,内心排斥劳动。因此,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平等对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劳动,尊重自身和他人的劳动以及一切劳动成果,对劳动保持敬畏之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学生还可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劳动教育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个体的劳动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兴盛之间的关系,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形成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劳动价值观念。[2] 最终,学生在体悟到个体的劳动能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二)劳动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而且可以锤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为锻造一支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强大支撑。[3]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到个人认知、学习能力、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存在专业技能不扎实、劳动技能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动手实操能力较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具体而言,劳动教育可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常生活、职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劳动技能。首先,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从事日常生活劳动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例如洗衣服、拖地、烹饪、物品收纳、制作手工、家电维修等等。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本领,将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制定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面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冲击,高职院校学生也要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学习运用新工具从事创造性劳动。最后,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劳动能力,例如乡村支教、社区宣传、街道清洁、公益活动等等,使其摒弃利己主义的狭隘思想,形成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品格。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立足主要阵地,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要立足主要阵地,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首先,学校理应按照相关规定积极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宏观层面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包括规范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合理设置课时等等。其次,在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以新时代的劳动观为根本遵循,既要汲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精华,又要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还要实现传统与智能的结合,将传统的劳动教育元素和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兴元素进行有机融合,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4]同时,可以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容相结合,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切实提升育人效果。最后,充分挖掘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劳动元素,实现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与劳动教育课的有机融合。

(二)结合学校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第一,依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具有特色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职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特别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时,要突出学校特色,在同质化的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脱颖而出。以及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利用当前的技术优势,采取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的劳动教育情境,扩大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空间范围,使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5] 总之,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劳动教育。第二,常态化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期的始末,增加劳动教育的实践次数,提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频率。第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劳动教育,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打造带有职业性的校园景观、活动场馆、宣传展示栏等等,利用校园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和社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紧密联系,拓展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方式和途径。

(三)联合多方力量,优化劳动教育协同体系

高职院校要联合多方力量,优化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其一,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家长要纠正自身对于劳动的错误认知,转变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想法,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孩子的劳动素养。同时,家长要发挥好榜样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各类劳动当中,与孩子共同劳动,共谋成长。其二,重视社会的支持性作用。社会要为大学生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抵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为高职院校实践场地扩建、实训器材采购、教学用具添置等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配合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积极主动开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就业岗位,引导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进校园,指导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其三,凸显学校的主导性作用。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家庭在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联系,对家庭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培训与指导,引导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规范家长在开展劳动教育中的具体行动。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和社会合作开展劳动教育,达到同向同行、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 1 ]坚 持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发 展 道 路 [ N ] .人 民 日 报 , 2 0 18 - 0 9 -13(010).

[ 2 ]赵荣辉 . 劳动教育的内涵、主旨与功用 [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44(05):3-6.

[3]施广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价值意蕴及路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23,(05):53-56.

[4] 何佑石 , 顾建军 . 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指向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4,(11):58-68.

[5] 李前进 , 袁圣洁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审视、基本遵循和路径指向 [J]. 中国高等教育 ,2023,(Z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