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买日但• 艾买尔江

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初级中学 848400

引言: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任,传统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单向传授,内容抽象枯燥,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与实践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地理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探索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生活化情境教学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讲解“气候”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穿着变化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自己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学习气候知识的兴趣。

(二)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多个方面,生活化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培养地理思维,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业”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所在城市的交通规划情况,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交通运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素养。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化情境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绘制地形图,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亲身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多媒体凭借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独特优势,能够为学生全方位呈现丰富多彩的地理信息,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精心创设逼真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代入感,比如在讲解“世界的气候”这一抽象且复杂的知识时,教师播放世界各地的风景视频,从热带雨林的繁茂到极地冰原的壮阔,从温带草原的广袤到沙漠地区的荒凉,不同气候类型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一一展现,学生们如同开启了一场环球之旅,直观地感受到气候的巨大差异,这种震撼的视觉体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探索气候知识。

故事以其趣味性和感染力,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生活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比如在讲解“水资源”时,教师讲述一个水资源短缺地区人们生活的真实故事:那里的人们每天天不亮就去很远的地方排队打水,生活用水极为匮乏,庄稼也因缺水而减产,学生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水资源的珍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明白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

乡土资源是学生身边最熟悉、最亲切的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乡土资源,将其巧妙融入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农业”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农场,学生们可以看到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如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现代的农业技术,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学生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农业知识,明白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社会热点问题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化等,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学生们可以组织调查活动,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建议,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

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地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地理奥秘,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让学生用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观察地球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光照情况,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这种亲身体验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地理野外考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学生亲近自然,观察地理现象,收集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如地形地貌考察、水文考察、植被考察等,在考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考察地形地貌时,学生可以观察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等,分析地形的形成原因。

结论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等实践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生活化情境教学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实用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缪汉华 .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 [2025-07-10].DOI:CNKI:CDMD:2.1014.343269.

[2] 欧阳根女 . 基于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J]. 2024(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