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策略研究
孙娜娜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225200
摘要:高中数学“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教学,不仅能够将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给予学生,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当“小先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进行阐述,并提出“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本课堂;小先生制;融合教学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多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在以往的教学中,输入通常由教师组织开展,输出更多表现在数学题的解决过程。而“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教学,则为学生进行信息输出提供了更多渠道,学生也获取到更多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以及输出的途径,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站在多角度理解与应用相关数学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身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一、“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概述
(一)“小先生制”概述
“小先生制”主要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开展教育实践过程,按照“即知即传人”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换一种方式说,就是让学习与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成为“小先生”,把这些知识教给其他的学生或者是成人,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将“小先生制”融入到课堂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使学生更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力得到充分挖掘。
(二)“学本课堂”概述
“学本课堂”是相较于“教本课堂”提出的教学概念,其主要指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与学习表现作为前提,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协作以及自学能力,同时,依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需求与特点等,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并对教学策略进行灵活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由此可知,“学本课堂”是立足于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自学能力,并促进其学习潜能的发挥,最终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
二、高中数学“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课堂教学策略
(一)“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较为肤浅。而“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教学,由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相对接近,立足于学本课堂,开展“小先生制”教学,通常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彼此的交流、互动,并实现彼此的经验共享[1]。
以球面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的方式,让优等生到讲台上,带领学习水平相差的学生共同学习,即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优等生作为“小先生”组织知识讲解,并通过提问的形式和其他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与学习。如“小先生”可针对球面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
什么是三棱锥内切球?其球心应具有什么特征?什么是三角形内切圆,其圆心有何特征?
球体的学习都使经过类比圆获得的,而三棱锥内切球能否也通过类比三角形内切圆?
平面当中的元素与立体元素进行类比的时候,又要怎么做呢?
接着,学生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与互动,然后由“小先生”给出相应的概括与总结,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与逻辑思维发展,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学习氛围,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的课堂上讲解相关基础知识时,采取适合的教学法,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相关数学问题,以促使学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就自主学习来说,其作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重要部分,经过教学方法的改善与优化,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指定“小先生”,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对自己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与思考进行自由表达,以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需给予学生相应的资源与指导,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探究。由此可知,经过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与改善,不仅能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指数函数”的内容讲述为例,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将细胞分类或绳子对折等相关实例引入到课堂,强化学生对指数函数基础知识的理解,然后,为了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实践,数学教师可选择一位“小先生”,让其带领学生探究“细胞个数与分裂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绳子剩余的长度与剪裁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x和y之间的关系,并将自己的思考记录到纸上,最终得到函数模型y=,这不仅能深化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三)组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能力
高中数学的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过程中实施“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教学,教师可从班级当中选定几个“小先生”,让其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任务进行安排,而教师则负责制定些合作学习的标准与规则,然后规定明确的时间,让学生保质保量的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紧接着,数学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相应的评价,以保证且理解与掌握相关任务要求的同时,高效完成“小先生”安排的任务,这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能增强其学习有效性。
以“基本立体图形”的内容讲述为例,在教学初期,教师需将图形的变换规律、空间关系和其他知识的关联进行讲述,接着,把班级学生均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小先生”,安排合作学习的任务,如:通过立体图对空间布局的优化问题进行解决,或探究不同的立体图形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然后由“小先生”负责哪些学生测量、比较、计算等,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与掌握立体图形具备的性质和规律,并增强其合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课堂教学,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与自由表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与思维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可准确把握“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内涵,并采取“学本课堂”与“小先生制”融合、创设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合作等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吴静."小先生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数学研究, 2023(7):1-4.
[2]许贤满.浅谈构建高中数学学本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1):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