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美寓教学
孙芳婷
南宁市良庆区教育研究室 530219
引言:音乐欣赏乃耳朵享受与心灵洗礼兼具之事,可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宽其思维视野并促进情感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于欣赏过程中,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背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作曲家情感世界。进而培养出更细腻敏感情感体验能力与深刻独到审美鉴赏力,达成综合素养提升。
1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提升审美素养
音乐作品非仅音符排列而已,实乃蕴含着作曲家的情感表达、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借助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分析,助力学生建立起对音乐形式的感知力与理解力。通过开展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和时期的学习,达成让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对音乐的细腻感觉和辨识力,进而增强其艺术鉴赏深度与广度的成效。
音乐作为情感的语言,在学生欣赏过程中,常以所传达的情感引得学生产生共鸣。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色彩、表现手法与艺术意境,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更深层的哲理和人文精神,以此提升其艺术素养与审美判断能力。比如通过讲解经典音乐作品,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音乐的情感表达,如何从音乐作品中感知社会变迁与情感的复杂性。
1.2 促进情感共鸣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要求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不但掌握音高、节奏、力度等音乐基本元素,更要学会感受这些元素经不同组合方式表达不同情感色彩的情况。比如快节奏音乐表达激情与活力、慢节奏音乐传递宁静或伤感情感之类,借由对这些情感层面的细致感知,培养起对音乐深层次含义的认知与体验。
促进情感共鸣不能仅靠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是需要教师于教学中设计能激发情感反应的教学情境。通过讲解音乐创作背景、作曲家情感经历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情感动机,加深其情感体验,且结合音乐社会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历史、文化、社会事件关系。跨文化理解有利于学生,从更广视角理解音乐作品并在情感上共鸣,在音乐鉴赏过程里的学生,不应仅是单向接受教师引导那般,而要通过讨论及分享自身感受与理解,促进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达成。
1.3 拓展文化认知
在初中阶段这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若音乐教学能充分利用此教育契机,带领学生深入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那将对他们关于文化多样性和历史传承的认知起到大大促进作用。承载着不同文化基因的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作品,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过程中,既能体会到旋律和节奏的美妙,又能理解这些音乐形式对各自文化传统、社会变迁以及人类情感世界的反映情况。例如,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可让学生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和谐与节制思想,通过接触西方古典音乐,使学生体验到西方音乐里对理性、结构和情感表达的追求。
音乐鉴赏于帮助学生拓展审美视野、提升跨文化认知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多元化音乐教学之下,学生既能体验西方古典、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又能借现代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等形式拓宽艺术视野,培养对全球文化的认同感与宽容心。而这种跨文化音乐体验对学生形成更开放包容心态,提升文化素养与审美判断力,进而为其今后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是有助益的。
2 策略
2.1 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从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单的音乐形式和结构分析迈向复杂艺术作品理解的音乐鉴赏课程,可通过分析不同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表现手法。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借助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对音乐情感共鸣的音乐鉴赏课程,比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与绘画、舞蹈、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跨学科融合,能使学生欣赏音乐时从多角度、多层次维度感知音乐内涵,提升其艺术鉴赏深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个别交流或集体评析,充分发挥其自主探究积极性与创造性。此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觉分析能力,且能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2.2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音乐鉴赏教学侧重于教师对音乐作品背景、结构及技法的讲解,而较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可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音乐作品的感官体验,比如利用高清视频或音响设备播放音乐作品,相关图像、视频或历史资料,以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全面理解作品。如此多感官的教学方式能更生动形象展示音乐内涵,而使学生更易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其鉴赏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做到既感受音乐美妙,又学会分析批判,通过提问引导其对作品深入分析,如询问作品节奏旋律特点、所表达情感及作曲家创作意图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助学生从更理性的层面理解音乐,进而提高鉴赏水平。
2.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音乐作品音频、视频及相关资料,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让学生能更直观感知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比如通过播放高质量音乐视频或音频,使学生不仅听到音符变化,还看到演奏者演奏技巧、情感表达及音乐视觉元素。如此一来,学生便不只是听觉接受者,更是视听合一的综合体验者,进而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鉴赏。在教学中利用各种音乐软件或在线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分析和创作,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度聆听、分析乃至创作练习与修改,使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成为学生交流、分享音乐感悟的平台,激发兴趣与创作热情、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乃音乐艺术传承与发展之举,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所在。经过“音乐欣赏,美寓教学”的实践探索,见证学生们从最初懵懂好奇到后来深度理解,直至最终自我表达与创新这一满是惊喜与感动的过程。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一事,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又增强其文化素养,更为他们未来人生道路铺设下坚实的艺术基石。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手段的日益丰富,有理由相信未来初中音乐教学在音乐欣赏、美育教学之路上会走得更远且能探索出更多契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让我们携手并进于音乐教育的广阔天地持续播种希望、收获美好,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海洋里自由翱翔并绽放属于自身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邱亚众 .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J]. 炫动漫 ,2024(15):0259-0261.
[2] 肖媛媛.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 教育艺术,2024(3):57-58.
[3] 周国旭 .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互动软件 , 2023(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