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墨润美行

作者

杨小林

汉中市南郑区牟家坝镇中心小学

引言: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重任,小学高段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形成关键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然而当前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探索有效应用策略构建美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新格局,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审美素养共同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审视现状,把握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缺失与不足

当前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滞后,大多数教师仍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上忽视美育价值引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流于表面未能挖掘文本内涵美学价值,语言训练过于机械化缺乏审美体验与情感熏陶,许多教师将美育简单理解为艺术欣赏或形式美感,未能将其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导致美育教育碎片化现象严重。小学高段语文课程设置结构性不足美育内容比例偏低,教材中涉及美育元素部分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教师备课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语言知识与阅读理解上,对蕴含审美教育内容文章敷衍了事。教学评价体系中缺乏美育元素评价指标,考核标准过于注重知识掌握与应试能力,忽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与人文素养提升造成教师教学过程中对美育内容重视不足。

教学方式与手段呈现陈旧单一特点缺乏创新与活力,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探索与审美体验机会,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美育情境,增强教学吸引力与感染力。课堂氛围呆板严肃师生互动不足,学生表达空间受限审美情感难以充分释放与表达,校内外资源整合不足美育资源匮乏问题突出,学校美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许多乡村学校甚至缺乏基本美育设施与教材。校外美育资源未能有效引入课堂,如博物馆、艺术展览、自然景观等优质资源未能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家长参与度不高,社会支持力度不足导致美育教育效果难以延伸与巩固。

二、融入课堂,强化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渗透与贯通

美育元素融入语文课堂需要多维度考量,既需立足学科特点又需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教师应当从环境创设入手营造具有文化气息学习空间,使学生一进入教室便能感受诗词文化熏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示精美图片、古韵音乐,创设特定情境氛围。内容选择上应重视文本美学价值挖掘,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多层次审美内涵,教学活动设计应注重学生参与体验,通过诗歌朗诵会、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想象力与表达欲望。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将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如与美术课程联合开展诗配画活动,实现知识融通拓展审美视野。评价体系也应关注学生审美情感表达与创新能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文本内在美感,形成个性化理解与表达。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与《己亥杂诗》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先创设情境,播放古琴曲《梅花三弄》作背景音乐,展示梅花、雪景图片营造诗词意境。朗读引导环节中教师示范抑扬顿挫朗读突出诗词韵律美,学生跟读模仿后分组创设不同情感基调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变化,内容解读中引导学生品味“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经典诗句意境美学内涵,探讨诗人情感寄托与精神追求。设计诗意想象环节让学生闭目想象诗词描绘情景,随后用彩笔绘制心中画面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展示个人理解与感悟,组织诗词接龙活动引导学生续写诗人未竟心愿或模仿创作抒发己见,培养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方法,提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实效与质量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美育元素应用实效关键所在,需在多维度上进行突破与探索,可以尝试读写绘听行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文本内涵从而形成深刻情感共鸣。项目式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机会,如组织革命精神寻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革命前辈,感受革命历史厚重感与英雄人物崇高精神。信息技术应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或通过数字平台搭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间交流分享,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也十分重要,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将学生审美感受、情感态度、创新表达纳入评价范围。校外资源整合能为美育教学提供广阔空间,如与博物馆、纪念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或邀请作家、艺术家走进校园开展交流互动,拓展学生审美视野与人文素养。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为例,应当采用沉浸式体验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课前教师精心准备长征路线图、红军过草地雪山历史图片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课堂伊始播放《长征组歌》片段,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想象两万五千里艰难跋涉场景,朗读环节中教师示范抑扬顿挫、气势磅礴朗诵,传递诗歌气势与节奏美感随后组织学生分组朗诵,体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经典诗句豪迈气概。内容解读采用情境再现方式让学生分组表演飞越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经典场景,切身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精神,创新设计诗词变形记环节引导学生将七律转换为散文、快板等不同文体形式,保留原诗意境同时展现个性创造力。课后延伸活动可以开展长征精神进校园主题展览,学生自主收集长征故事、制作专题手抄报并创作诗歌散文,以艺术形式表达对革命精神理解与感悟。

结论: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应用关乎学生全面发展与未来成长,通过审视现状明确问题所在,通过融入课堂实现美育元素渗透,通过创新方法提升应用实效,能够构建起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新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整合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审美体验与人文熏陶。未来应当进一步探索美育评价标准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向,推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应用探究向更加深入与系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丽琴 . 劳动教育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D]. 赣南师范大学 ,2023.

[2] 章媛 .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D].成都大学 ,2025.

[3] 米秀梅 .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J].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