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析
曹如意
鞍山市工程技术学校 辽宁鞍山 114014
引言: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不断提升,行业对从业者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技能型人才转向具备专业技能、职业操守、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中职建筑专业教育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倾向,学生职业认同感低、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难以满足行业转型升级的用人需求。因此,探索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1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搭建沟通桥梁,定期开展走访调研,深入挖掘企业用人需求和行业前沿动态。例如学校与区域内头部建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携手打造了集教学、实践、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环节,学校不能闭门造车,而是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专业人士组成顾问团队,从企业运营的实际视角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审视与优化。这些企业专家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敏锐指出哪些知识是岗位必备,哪些技能需要重点培养,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用人标准。
学校还可以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开辟新路径。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企业选派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骨干作为学生导师,在施工现场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师傅在日常工作里的一言一行,也能让学生慢慢理解什么是职业规范,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比如师傅严谨的操作习惯、对细节的严格要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此外,订单式培养模式也值得推广,学校先和企业沟通,了解岗位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再根据这些需求制定专属的培养计划。从课程设置到实训安排,企业都会深度参与,安排专业人员进课堂讲课,在实训时手把手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提前熟悉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实现毕业即就业,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
2 优化课程体系,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的建筑专业,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专业课程侧重施工技术、工程测量等实操教学,却没有把建筑行业中重要的质量安全规范、职业操守教给学生。结果学生上岗后,经常因为安全意识差、责任心不够,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各教各的,像思政课、劳动课讲的内容和建筑行业不贴合,学生难以将道德规范融入职业行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算技术学得不错,也达不到行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学校亟需调整课程,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学校可以从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两方面着手优化。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建筑行业实际案例开展教学,比如通过分析桥梁坍塌、房屋质量事故等反面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劳动教育课程则可以引入建筑行业一线工人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真实故事,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专业课程的教学是渗透职业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将职业素养培育自然融入知识传授中。在《建筑材料》课堂上,当讲解材料性能检测时,教师可以引入工程因材料数据造假导致重大事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数据真实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操守,以此培养学生严谨、诚信的职业态度。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以施工现场为课堂,把安全规范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细节,让学生在模拟施工中反复演练,将 “安全第一” 的责任意识深植于心。除了在现有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学校还可以开发特色课程。比如增设《建筑行业职业伦理》《工程质量管理案例分析》等专门课程,通过真实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职业素养在建筑行业中的核心价值,真正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
3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项目式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是两种极具成效的创新模式。这两种模式能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切实提升实践能力,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
项目式教学通过让学生深度参与真实或模拟的建筑项目,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实践全过程。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小型建筑项目,比如社区改造中的景观搭建、旧厂房局部翻新等。教师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承担设计、施工、预算、监理等不同角色。在设计环节,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美学要求和成本控制,这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施工阶段,学生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在解决材料调配、工期安排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责任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项目验收时,学生以汇报的形式展示成果并接受多方评价,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抗压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如同置身真实职场,职业素养在实践磨砺中逐步形成。情景模拟教学则通过构建高度还原的建筑行业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各类职业挑战。例如,模拟建筑工程招投标现场,一部分学生扮演招标方,制定招标文件、设置评标标准;另一部分学生组成不同投标团队,进行方案设计、标书制作和现场答辩。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研究行业法规,遵循招投标流程,培养了规则意识与法律观念;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要不断优化方案、提升表达技巧,锻炼了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
4 结语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多方协同发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建筑行业输送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职业素养培养的内涵与方式也需持续创新,学校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培养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姚婷 . 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J]. 石材 ,2024,(10):137-139+143.
[2] 缪晨烨 . 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J]. 房地产世界 ,2023,(1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