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中共美声

作者

毕菲

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

引言: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双重任务,小学高段阶段正值学生认知发展关键期,此阶段美育教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形成具有奠基作用。探究立足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实际,探索美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有效路径,期望能够构建情感共鸣、文学素养、文化底蕴三位一体美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审美素养同步提升,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与健全精神世界推动语文教学走向更高境界。

一、审美体验融入课堂,情感共鸣点亮心灵

语文课堂作为审美体验重要场域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美感,激发心灵共鸣,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沉浸式审美环境,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契合图像、音频等辅助材料让学生置身文本描绘情境中,例如学习《草原》一课时教师应当播放草原风光视频,配以轻柔背景音乐使学生仿佛置身辽阔草原感受意境美。采用情境化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韵律美,朗读时注重节奏感、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寻找文本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代入文本人物角色,深度体验人物内心世界。组织主题性审美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会、经典诵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美感体验平台。

课堂情感共鸣建构需要教师敏锐捕捉教材情感元素,引导学生建立情感联结,一方面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情感主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情感迁移,将文本情感与个人体验相连接。组织情感交流活动创造学生间情感互动机会。如开展“我读书,我感悟”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体验,形成集体情感共鸣。通过多维度情感体验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对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共情意识与人文关怀,从而点亮心灵获得精神成长。

二、文学素养润泽学生,艺术氛围丰富课程

文学素养培育需从阅读习惯养成入手,通过系统阅读指导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应精选适合小学高段学生阅读名著、诗词等多元文学作品,构建梯度阅读体系。名著阅读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魅力,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韵律美,现代散文培养学生文学审美情趣,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品读技巧,如捕捉文学作品中意象运用理解作者情感表达,分析作品结构安排把握故事发展脉络,品味语言表达特色学习优美文学表达。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笔记展示、好书推荐会等,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艺术氛围构建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语文课程,让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感受文学作品魅力形成跨学科美感认知。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设荒岛求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小说世界,课前安排学生阅读完整版《鲁滨逊漂流记》,建立对作品整体认知。课堂上播放海浪声音营造荒岛氛围展示荒岛实景图片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精彩片段如鲁滨逊制作独木舟过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主人公智慧与毅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我是鲁滨逊主题活动,设计荒岛生存计划激发创造性思维,结合美术课程,指导学生绘制鲁滨逊荒岛生活场景图,或制作荒岛生存工具模型加深对文本理解。引入戏剧元素让学生编演鲁滨逊获救后回忆荒岛生活片段,通过表演体验人物内心世界,课后延伸阅读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等同类型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与成长历程拓展阅读视野。通过多元艺术形式融合学生不仅理解作品内容,更深刻感受作品蕴含生存智慧与人生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生活态度与坚韧不拔意志品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文化底蕴滋养思想,美育导向提升能力

文化底蕴传承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革命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精髓与爱国情怀,教师应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品味革命故事中蕴含崇高精神,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斗历程。对于蕴含革命英雄事迹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体现忠诚、智慧、勇敢品质,培养正确价值观与家国情怀,应当结合重要历史事件开展主题性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革命先烈牺牲精神与爱国情操。美育教育应着眼于审美情感激发,通过语言文字优美意境,让学生感受英雄事迹中蕴含美学价值,通过革命文化浸润学生能够建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美育导向能力培养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形成正确

人生观与价值观。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设多维度审美体验情境,让爱国主义精神润物无声融入学生心灵,课前组织学生收集狼牙山五壮士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英雄事迹背景。课堂导入环节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或历史纪录片,创设身临其境感受,朗读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精彩段落,如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跳崖前慷慨激昂话语,感受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精神。学生理解文本基础上引导开展情景表演,分组演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场景,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精神。艺术整合方面引导学生创作《狼牙山五壮士》主题绘画,或编写情景诗歌表达对英雄人物崇敬之情,课外延伸活动设计寻访身边英雄调查实践,让学生采访社区老兵或抗疫英雄,收集感人事迹举办英雄故事会,在讲述中感悟家国情怀。通过多元美育方式融合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更深刻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精神与爱国情怀,培养家国意识与担当精神实现知识学习与情感熏陶有机统一。

结论: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融入美育元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审美体验课堂建构学生情感共鸣能力得以提升,依托文学素养培育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基于文化底蕴传承美育导向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应用不仅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更重要在于实现知识传授与美感教育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探索美育元素融入新路径,构建更加系统化美育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静 .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学习任务群”的路径探讨 [J].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4(6):53-55.

[2] 覃庆菊 . 任务单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2024(35):41-44.

[3] 秦天华;.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C]//2018 年4 月教育向导学术研讨会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