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
巴合提别克·托合伙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策略。分析了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包括汽车技术快速发展、教学模式传统、实践教学不足等。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创新举措,如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这些策略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汽修 教学创新 实践研究
一、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作为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学创新与实践成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汽车技术快速更新
现代汽车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新能源等多领域技术于一身,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中职学校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往往难以跟上汽车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汽车维修工作中的技术需求脱节,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二)教学模式传统
许多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模式。理论课上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实践操作的支撑,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实践课上又缺乏理论的有效指导,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操作背后的原理,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创新举措
(一)更新教学内容
1. 及时跟踪汽车技术发展动态,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最新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汽车发动机课程中增加混合动力发动机和纯电动驱动系统的原理与维修内容;在汽车电路课程中补充汽车网络通信技术和车载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2. 引入汽车行业标准和维修规范,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行业通用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如汽车维修工艺流程、汽车零部件更换标准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 打破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学生随后立即进行实践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例如,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教师在实训车辆旁讲解底盘各部件的结构、原理和作用,然后直接演示底盘零部件的拆卸、检查、维修和安装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现场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
2. 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以实际汽车维修项目为载体,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任务中。如以汽车制动系统故障检修项目为例,项目任务包括制动系统的外观检查、制动液液位检查、制动片磨损检查、制动系统故障码读取与分析、制动系统部件的更换与调试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原理、液压传动原理、电子控制原理等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制动系统维修的基本技能和工具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 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更新和补充先进的汽车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故障诊断仪、汽车示波器、四轮定位仪等,满足学生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按照汽车 4S 店或维修厂的标准建设实训场地,设置接待区、维修车间、配件库等功能区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场景中进行实践学习。
2. 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企业的实际维修工作,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例如,与当地知名汽车品牌 4S 店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到 4S 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参与汽车保养、维修、故障诊断等工作,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学校根据企业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创新举措的应用效果——以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班级为例
(一)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通过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等创新举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学生不再觉得汽车维修理论知识枯燥难懂,而是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例如,在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中,利用动画演示和视频教程讲解汽车电路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后,学生们对汽车电气系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课堂上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二)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真实的汽车维修工作环境和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先进的维修设备和工具进行汽车维修操作;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参与实际维修工作,不仅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职业规范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例如,在某汽车 4S 店实习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常规保养项目,并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客户关于汽车维修保养的疑问,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三)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掌握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实用技能,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毕业时,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据统计,该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班级的学生就业率达到了 95%以上,且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就能晋升为初级维修技师,薪资待遇也较为可观。
五、结论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创新与实践是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未来的教学中,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应继续关注汽车技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变化,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汽车维修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构建路径探究[J]. 李鑫;张宏戍.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02)
[2] 基于项目化学习共同体的中职汽修实训课教学研究[J]. 黄耀明;范敏达;周明敏.汽车维护与修理,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