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中高段“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
王龙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9
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写话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图片或词语的提示写简短描述”等。由于语言积累不足、表达经验缺乏、思维组织能力弱等原因,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感困难,出现词汇匮乏、句式单一、语法错误较多、内容空洞等问题,传统的“先教词汇句型—后布置写作”模式割裂了输入与输出,效果不佳,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阅读作为最有效的语言输入方式,能为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素材与范式支持,“以读促写”强调阅读积累语言知识、学习表达方式、拓展思维视野,进而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以读促写”模式在小学中高段英语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一、“以读促写”的理论基础
“以读促写”模式植根于二语习得理论与读写关系研究,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接触“i+1”水平的可理解输入(即略高于当前水平的语言材料),能自然习得语言,阅读文本正是这种输入的重要来源,同时,读写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阅读为写作提供“脚手架”,包括词汇、句型、语篇结构与文化背景知识;写作则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语言内化,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大量接触规范、生动的英语文本,模仿其语言表达,是发展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以读促写”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有助于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顺利转化。
二、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构建“读前激活—读中积累—读后仿写—拓展创作”四环节教学模式:
(一)读前激活(Pre-reading Activation)
读前激活是“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旨在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与学习兴趣,为深入阅读和后续写作做好心理与认知准备。教师应围绕即将学习的阅读主题,精心设计导入活动,如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播放短视频、提出启发性问题或组织小组头脑风暴等。比如在学习“Animals in the Zoo”主题前,可先播放一段动物园的实景视频,引导学生用已知词汇说出看到的动物名称,并讨论“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Why?”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回忆起相关词汇和表达,激发对新文本的好奇心与阅读期待,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标题或图片预测文本内容,如猜测文章会介绍哪些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等,建立阅读的目的感,这一阶段的激活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效率,也为后续的写作积累了话题素材与语言支架,使学生在表达时有话可说、有据可依。
(二)读中积累(During-reading Accumulation)
读中积累是“以读促写”模式的核心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同时,有意识地关注语言形式与表达结构,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与积累。教师应设计明确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阅读,如“圈出描写动物特征的形容词”“找出表示日常活动的动词短语”“标出连接句子的过渡词”等。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能更专注地捕捉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典型句型和语篇逻辑。为帮助学生系统梳理信息,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表格、流程图等可视化工具,将零散的语言点结构化呈现,比如在阅读一篇关于“周末活动”的短文时,可用表格归纳“Who”“What”“When”“Where”“How”等要素,突出“On Saturdaymorning, I…”“Then, I…”等时间顺序表达。教师还应适时讲解重点句型的用法,并鼓励学生在课本上做标注或摘录到笔记本中,这一过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可用于写作的语言资源,为下一步的输出打下坚实基础。
(三)读后仿写(Post-reading Imitation)
读后仿写是连接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关键桥梁,旨在模仿典型文本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将积累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学生充分理解并消化阅读材料后,教师应设计与原文结构相似、主题相关但内容有所变化的仿写任务,比如在学习了一篇以第一人称描述“我的家庭”的短文后,可让学生仿写“My Best Friend”,使用相同的句型结构如“This is… He/She is… years old. He/She likes…”;或在阅读了一则关于“天气与活动”的对话后,提供不同城市的天气图表,让学生仿照句式完成信息填写与简单描述,仿写任务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初期可采用填空、补全句子等形式降低难度,逐步过渡到段落仿写,教师需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如词汇提示、句型框架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仿写,学生能巩固所学语言点,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增强表达信心,为后续的独立创作积累经验与勇气。
(四)拓展创作(Extension Creation)
拓展创作是“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升华环节,旨在在仿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其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开放性的书面表达。此阶段的任务设计应更具挑战性与自由度,不再局限于模仿原文结构,而是引导学生迁移所学语言知识,表达真实思想与情感。比如在完成“四季”主题的仿写后,可布置“Write a letter to yourpen pal about your favourite season and what you usually do”或“Create a comicstrip showing a fun day in your favourite season”;在学习“购物”对话后,可让学生设计“My Dream Store”海报,并用英文标注商品与价格。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词汇与句型,允许适度的语言错误,重点评价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与创造性,通过小组分享、班级展示等方式,增强写作的交际功能与成就感。拓展创作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发展,真正实现从“学会模仿”到“学会表达”的跨越。
结论
“以读促写”是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的示范与支撑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搭建从输入到输出的阶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发展书面表达能力,为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丽英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尝试 [J]. 教育科研论坛 ,2013(1):2.
[2] 朱小英 . 活化文本资源 循序渐进”写”英语——小学英语写作入门教学的尝试 [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 版), 2012(8):38-40.
[3] 李丽. 小学英语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实践研究[J]. 语文新读写,2020(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