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饶辉杰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352000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现状,传统一刀切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差异化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学习路径与方法。文章聚焦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实际应用,探讨如何基于学情分析构建教学模式,如何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如何建立科学评价反馈机制,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操性指导,推动差异化教学在课堂中有效落实。
一、探索学情,构建差异化数学教学模式
探索学情是实施差异化教学前提与基础,教师需通过多元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教师应当采用观察法、测试法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分析学习特点形成学情全景图。教师应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将学生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层或分组,如可以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高型三个层次,也可以根据学习风格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等不同类型。教师要基于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目标分层策略,设计核心目标与拓展目标确保基础目标人人达成,同时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挑战空间。
构建差异化数学教学模式需遵循教学内容重构原则,教学方法灵活调整原则,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教师应当采用共性 + 个性教学模式,即全班学生共同学习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再根据不同学生需求提供差异化学习内容与任务,也可以实施主题 + 分层教学模式,围绕同一数学主题设计不同难度层次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挑战。还能运用基础 + 拓展教学模式,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必备知识与技能基础上,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拓展学习机会。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直接讲授、合作探究等,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学习软件、微课资源等,为学生创设丰富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二、设计任务,优化差异化数学学习过程
设计差异化学习任务需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特点,提供层次分明且富有挑战性学习内容,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将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环境中构建数学概念。任务设计过程中宜采用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三级递进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挑战与成功体验。基础型任务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点,突出直观性、操作性帮助困难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提升型任务侧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适当增加思维跳跃度引导中等水平学生思考多种解决途径,拓展型任务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设置开放性探究情境激发优秀学生创造潜能。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难度任务,逐步培养学习自主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不同水平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100 以内加法减法(三)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购物找零主题设计差异化学习任务,全班共同观看超市购物情境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随后引导学生探索购物找零计算方法,设计阶梯式学习任务卡:蓝色任务卡针对基础薄弱学生,提供如买一本图画本花 12 元,付出 20 元,应找回多少钱简单计算题,配以数轴示意图辅助思考。黄色任务卡面向中等水平学生,设计如买一支钢笔 23 元,一盒橡皮 8 元,付出 50 元,应找回多少钱组合计算题,鼓励尝试多种解题策略。红色任务卡则挑战优秀学生,设计如小明有 100 元,想购买价格分别为 36 元、25 元、42 元、31 元四种学习用品,他最多能买哪几种决策类问题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调整任务难度,确保每组学生都能获得适当支持与挑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评价反馈,完善差异化数学教学体系
评价反馈是差异化教学关键环节,应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需超越知识掌握层面,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等多维发展,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多方视角,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方法应灵活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融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补充,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记录发展轨迹。教师针对评价结果提供差异化反馈时需注意反馈时机恰当性、内容针对性、方式多样性,对基础薄弱学生反馈应具体明确,突出鼓励肯定帮助建立学习信心,对中等水平学生反馈应引导思考,促进自我反思,对优秀学生,反馈应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思维空间。评价反馈目标不仅在于判断学习结果,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努力方向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同时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形成良性循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当构建学习导航地图评价反馈机制,课前设计包含基本计算解决问题数学应用三个维度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现状自评明确个人起点。教学过程中针对小数乘整数环节,设计三层递进评价任务:基础层要求学生正确计算并解释计算步骤,提升层要求学生比较不同计算方法优缺点,挑战层要求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应用所学知识。学生完成任务后采用信号灯自评方式,绿灯表示完全掌握,黄灯表示部分理解,红灯表示存在困难,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组织专家小组活动,由掌握较好学生担任小组专家帮助遇到困难同伴,同时针对共性问题开展集体辅导,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单元结束前教师组织小数超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扮演店主与顾客角色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应用能力。
结论:差异化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重要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探索学情构建教学模式,设计任务优化学习过程,评价反馈完善教学体系三个维度系统推进,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但差异化教学实施也面临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资源配置等现实挑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支持,共同营造有利于差异化教学实施良好环境促进每位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霞 . 尊重差异 , 因势利导——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J]. 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2, 6(14):117-119.
[2] 张淼 . 尊重差异 , 因势利导——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J]. 世纪之星—小学版 , 2022(22):0046-0048.
[3] 沈璐琦 . 尊重差异 , 因势利导——差异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 学苑教育 , 20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