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何影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13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并结合具体实践过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为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也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2.1 个性化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例如,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较高的拓展性学习资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基础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
2.2 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复习巩固,完成作业和拓展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情况。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2.3 增强实践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掌握计算机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案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线上学习平台也可以提供虚拟实验环境、在线实践项目等资源,让学生在课后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实践能力。
2.4 丰富教学手段
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应用等,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将抽象的计算机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习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师生互动交流等功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持。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过程
3.1 教学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设计,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和知识点。然后,针对每个教学模块和知识点,收集、整理和制作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在线测试题、案例库等,并将这些资源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每组的组长,以便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协作学习中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
3.2 教学实施阶段
线上预习:在每次课之前,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预习任务,包括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阅读电子教材、完成在线预习测试等。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讨论区与同学交流预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则可以实时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三个环节。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实践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经验。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线上巩固:课后,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课后作业和拓展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练习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中讲解。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复习课堂教学内容,观看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3.3 教学评价阶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线上预习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协作能力等,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记录、课堂表现评价量表、作业批改记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结语
通过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线上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加大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优化力度,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针对性;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以更好地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心瑜,赵浩,舒兆港.计算机网络课程智慧赋能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25,41(09):88-95.
[2] 赵君,王燚堂.高职信息技术课程融媒体教材的开发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2025,37(16):158-160.
[3] 王文婷,叶建华,张红梅,田卫忠.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产学互增理论研究[J].高教学刊,2025,11(23):78-82.
[4] 向函,赵云,夏峰.交互式项目开发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5,(08):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