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究

作者

江珊

城南新区小学大河岸校区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关键期,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习兴趣低下。情景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创设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情境,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知事物,从而实现知识内化。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系统探讨情景教学法创设策略、实施路径与优化措施,目的是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策略

构建生活化情境需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可利用购物、测量等熟悉场景引入数学概念,如学习人民币时模拟超市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找零计算。游戏化情境构建应注重趣味性与挑战性结合,可设计数学接力、闯关游戏等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如分数学习中设计分数大战游戏,学生通过比较分数大小获胜。故事化情境构建需融入数学文化元素,可利用历史故事或童话情节包装数学问题,如编创《数字王国冒险》引入负数概念。情境创设还应遵循层次性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互动性原则鼓励师生共建情境,开放性原则预留思考空间,真实性原则确保情境可信度。教师在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使情境既能吸引注意力又能促进知识建构。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单元为例,教师应当创设校园建筑师情境。引入建筑设计主题,告诉学生校长计划建造新图书馆,需要他们作为小建筑师提供设计方案,课堂开始时展示校园模型或建筑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建筑物特点。设计任务卡,要求学生绘制从前面、侧面、上面看到图形,并尝试用简单几何体拼搭出建筑模型,教师应当提供积木、纸盒等材料,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体验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物体呈现不同形状变化。然后组织建筑师评审会,各小组展示作品并解释设计理念,其他同学根据不同视角图形判断作品是否符合要求。引导学生总结经验: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会呈现不同形状,前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能全面反映物体特征。这一情境创设既联系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又融入职业角色扮演,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空间想象能力使抽象空间概念具体化,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知识内化。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路径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路径可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导入、问题设计、互动探究及迁移应用。情境导入阶段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与建立知识联系,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呈现精心准备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问题设计阶段注重问题层次性与开放性,教师基于创设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采用递进式问题链设计,由简单问题逐步深入。互动探究阶段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与合作交流,教师转变角色为引导者,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活动,采用思考-讨论 - 交流 - 提升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迁移应用阶段注重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设计拓展性作业,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相关数学现象也可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师应当创设网购达人情境实施教学。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一段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视频,引出主题:小明想为全班同学购买同款文具盒作为新年礼物,每个文具盒售价 128 元,班上有 45 名同学,他需要准备多少钱?学生迅速产生兴趣,主动思考解决方案。问题设计环节,教师设计递进式问题:先请学生估算大致费用范围,培养估算意识,再引导计算一个文具盒购买10 个、20 个、40 个需要多少钱,发现计算规律,最后引导解决 128×45 完整计算问题。互动探究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策略,有组采用竖式计算法,有组采用分解法( 128×40+128×5 ),有组采用凑整法( 128×45=130×45-2×45) )。各组代表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全班共同评价不同解法优缺点。迁移应用环节,教师设计拓展任务:双十一文具盒打折,每件减15 元,如何快速计算购买45 件共节省多少钱?总共需要支付多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课后布置实践作业,请学生收集家庭购物小票,找出涉及多位数乘法计算例子,尝试验算结果是否正确。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化措施

教师应注重深度与广度兼顾,一方面加强情境真实性,可邀请学生参与情境素材收集,增强贴近感,另一方面拓展情境容量,适当引入跨学科元,如结合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构建综合性情境。比如学习立体图形时可结合建筑设计引入美学考量,学习数据统计时可结合环保议题引入社会责任思考,还应加强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融合,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应加强专业知识储备与情境创设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校本研修、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经验分享,开展情境设计比赛提升创新意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情境资源互通。

强化教师引导能力掌握提问技巧与互动策略,学会在关键时刻适时介入,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自流,评价机制完善方面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改变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机制,关注学生参与度、思维过程与创新表现。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设计自评互评表培养反思能力。还应重视教学反馈环节,基于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持续改进循环,加强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情境资源建设与评价反馈形成教育合力。

结论:情景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方式,通过生活化、游戏化与故事化情境创设,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系统阐述了情景教学法创设策略、实施路径与优化措施,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操指南。有效实施情景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内容,科学规划实施环节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情景教学深度融合路径,以及情景教学法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1] 曾衍芳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C]//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 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思源实验小学 ;,2023:681-686.DOI:10.26914/c.cnkihy.2023.006423.

[2] 章如军 . 探究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J]. 理科爱好者 ,2022,(05):235-237.

[3] 唐莹琪 . 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J]. 智力 ,2021,(23):121-122.